第九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4/4页)

四人都不说话,静静听着。

叶昭又道:“都翻开看看吧,你们应该也都听说了,王府秘书房在各部衙、在名流士绅中考量了考量你们的口碑,这些东西,虽做不得准,但也有可取之处,最起码啊,我对你们的了解可多了些。”说着就笑,“也不用怕,真话假话我还是看得出来的。”

四人都躬身称是,也慢慢掀开了手里的文牍看,一条条意见,均是匿名,怕除了摄政王根本就没第二个人知道这些对四人的观感是谁写的。

叶昭又笑道:“过去呢,咱们讲究不评论上官,但要我说啊,你差事办得怎样,昏庸还是贤能,在你手底下办事的人是最清楚的,这些东西,以后可以多搞搞。就算你们想提拔官员时,也不能仅凭自己好恶,多听听下面人的想法,没坏处。”

“是。”四人都恭恭敬敬答应着,慢慢翻阅。

叶昭就拿起了茶杯,慢慢品茶,四个人中,李鸿章翻看文牍最慢,李小村最快,也难怪两人成了对头,性子就南辕北辙。

等看着四人都看的差不多了,叶昭就笑道:“现在你们心里也都该有个谱了,仪轩和午桥,德厚流光,也颇合我意,又与两宫太后通了十几份电文议定,两宫太后也甚是宽慰。”

仪轩是李蹇臣的字,午桥则是袁甲三的字,两位旧派官员,却是清誉最好,实则也是,一来二人德高望重,均是年逾花甲的老臣子,自不是李鸿章和李小村所能比,而且两人都是旧派官员,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稳,中国官场,这稳字可了不得啊。李小村和李鸿章是革新派先锋,一桩桩一件件的虽都是自己授意,但时时标新立异,总会令人感觉担任首辅差了什么。

李蹇臣和袁甲三为首辅,也是叶昭本意,甚至对于袁甲三的风评,多少造了假。这官员提拔上,多少也要讲究论资排辈,以两人年纪,也干不了多少年,但若给李小村和李鸿章干,从长远说,可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李鸿章,还不到四十岁,多少欠了历练,更别说如果现在就任命他为首辅,官居一品,将来又摆在什么位置上?只怕早晚尾大不掉,被自己当权臣给拿下,那可就失了一番宾主之谊。现在压一压,磨练磨练,对他只有好处。

李蹇臣和袁甲三都起身,跪下谢恩。

叶昭微微一笑,道:“起来吧,咱们议议这议政大臣的人选,渐甫和明宣肯定是要进的,其余人选呢,周京山、郑珍,你们议议,看成不成。”

四人自然都连声称好。

叶昭又道:“你们在各部的差事可就都要卸了,回去都好好准备准备,等着接旨吧。”

“是!”四人起身,跪拜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