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风云突起(第4/7页)

叶昭虽然心下别扭,但却也没办法,想想也难怪,清末历史上算是接受了新思想鼓吹立宪的立宪派大臣们,又如整天骂慈禧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皇上面前又如何?历经一次次对外战争遭受的耻辱,那时候的皇权威望已经降到了冰点,国人对西方之崇拜更无以复加,和今日皇权之重不可同日而语。饶是如此,就算辛亥革命后,保皇党可也大有市场,更不要说现今了。

若现今这些大臣能跟自己平等交流那除非精神有问题,这些事,可真是急不来的。

郑珍正慢条斯理阐述与英国人冲突的危险,这位当世大儒可以说是理智派的代表人物了,他一向不赞成武力对外扩张,而是主张仁政,认为天朝上邦,物体自丰,只需维系东洋、南洋贸易,不需西进与西夷争长短。

委实,帝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说在同时进行,经济发展极为迅猛,暂时看,又没有什么短缺的战略物资,地大物博,经济完全可以自成系统,民众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也难怪闭关锁国论者又有了市场,这些人,大多认为我们关起门来发展最好,我天朝上邦就是世外桃源。

当然,现今这种闭关锁国论更类似于西方外交中的孤立主义,和前朝闭关锁国完全是两回事。有孤立主义思想的国家,往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盛,又远离强国政治斗争的中心,如美国和中国,都具有上诉条件。而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加之自古以来的自给自足经济系统,当在远东恢复了霸主地位之时,出现孤立主义思想也就不足为奇。

军方总参谋长神保,显然也赞成郑珍的看法,他大概是军方将领中唯一的民生派,对于扩张领土并不上心。

李鸿章则谨慎表示了对与英国海军冲突的担忧,若与英国爆发全面战争,英国人庞大的舰队摧毁中国海军力量只怕没什么悬念,与其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会使泛中国海一带的贸易圈完全被英国人破坏。

此时皇家军事委员会委员、陆军上将、京畿军区统领大臣郑泽武举起了手。

叶昭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皇上,臣以为,可用西藏军团进攻公平党余部,逼迫英国人就范。”郑泽武声音洪亮,提议更是石破天惊。

郑珍呆了呆,道:“郑将军,你可知道公平党余部在印度境内?印度又为英国之国土?莫非将军准备向英吉利宣战?”

郑泽武瓮声瓮气道:“宣战又怎样?他打烂咱的海军,咱占领印度,英国人就没了补给线,打下去,他就是个输!”

郑珍目瞪口呆,颇有秀才遇见兵的感觉。

叶昭笑了笑,拍拍手,叫侍卫送上西藏军团的资料,当然,并不是十分详细,仅令这些枢密大学士们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

西藏驻军归西北将军赵三宝统领,共有三个精锐步兵师,一个步兵师驻扎拉萨,其余两个步兵师分别驻守普兰和济隆。

可以直面公平党叛军的,便是驻扎济隆之西藏第二边防师。在西藏之边防师,普遍配备骑兵团,又有一枝纯藏人的步兵师,当然,均是苦大仇深对喇嘛贵族统治并不感冒的藏民,多是解放的奴隶,作战勇猛。

现今西藏正推动土改解放奴隶,从青海等藏区培训的“奴隶”干部大批进藏,在西藏,也开始清算恶贯满盈的奴隶贵族,被执行绞刑的不知凡几,同时叶昭又下令被清算之藏人贵族亲属迁徙至中原内地,分散安排。

西藏社会的顽疾,不靠强权推动土改,显然难以解决,而叶昭做的就更彻底,没有国际谴责,没有外部压力,藏人在叶昭手里,实在如豆腐一般,除了被打压的贵族,占据人口大多数的贫民奴隶家庭,谁又不高呼大皇帝圣明?

但也正是因为藏区正推动土改,若与印度爆发冲突,只怕被镇压的西藏贵族们,就会找到主心骨,若被其与英国人联络上,只怕祸患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