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第4/11页)

之所以如此,是乌孙傍上了汉朝这根大腿。

郅支单于则不是这样看的。他认为,乌孙国在西域,简直就是老大。只要自己搞定了乌孙,自己就是西域老大。从理论上看,乌孙国有汉朝罩着,只有他惹人家的份,没人敢去惹他。乌孙国可怕,仅仅是个概念,要惹起来,一点都不可怕。

很简单,乌孙国跟汉朝隔着数千公里,山高皇帝远,真要打起来,汉朝想救人,是来不及的。

一想到这,郅至单于心里就痒痒的。他决定动手了。

郅支单于的军队,向西边悄悄移动。为了减少军队成本,他决定智取,派使节进城去见乌孙国王。郅支单于派人去,大约就是说让他们进城逛逛,没有别的意思,就只是逛逛而已。

乌孙国不是汉朝,郅支单于也不是呼韩邪单于。你说要来逛逛,那不等于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吗?郅支单于想的实在太美了。

乌孙国王接见了郅支单于的使节,对方刚把话说完,只见国王大手一挥,来人,拖出去斩了。

人家能当上国王,能在西域称老大,也不是白混的。可是郅支单于却想不费一兵一力就把乌孙国吞了。把乌孙国的领导想得这般白痴,的确太伤感情了。于是,乌孙国王杀了使者都无法平息内心的怒火。

乌孙国王杀了匈奴使节后,决定将计就计,派人出城迎接郅支单于。这一派出去的人,有八千骑兵,浩浩荡荡。郅支单于听说乌孙国王要迎接自己进城,高兴得差点长起翅膀要飞上天去了。

然而很快的,他就发现苗头不对了。

郅支单于发现,乌孙国王的八千骑兵,不是锣鼓喧天地要迎他进城,而是吹胡子瞪眼挥舞大刀向他们狂砍而来。郅支单于总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眼见敌人来势凶猛,立即调整队伍,与敌对砍。

所谓,来的不怕死,怕死就不来。不怕死的双方互砍了半天,最后乌孙国军队败阵,逃回城里去了。

但是,郅支单于不敢追,这毕竟是别人的地盘,不能久呆。于是乎,他调头向北,去攻打别的小国。

郅支连续灭了几个小国,还把一个刚灭掉的小国作为长期根据地,赖着不走了。

事实上,也不是他不想走,而是没别的地方可去了。北有乌孙国,南有呼韩邪单于,这两个对手,都傍着一个共同的汉朝。想要动他们,首先要看看汉朝同不同意。

一想到汉朝,郅支单于又悲从中来。他突然想起,他的太子还在汉朝。他以为把太子送过去了,汉朝要帮也要帮两边,至少也要当个和事佬。可是现在汉朝只帮呼韩邪单于,自己还亏了一个太子被人家扣在手里,这算哪门子生意呢!

郅支单于决定要求汉朝退货。于是,他派人向汉朝说,既然双方生意不行,麻烦你们把太子送回来。

当初,郅支单于送太子来长安当人质的时候,接收人是刘病已。转眼十年过去了,刘病已作古了,现任皇帝是刘奭。刘奭这个人,向来好说话,他二话不说,决定把太子还给人家。

但是,在怎么送还太子时,汉朝内部起了争执。

一派认为,郅支单于这人,狼子野心,不知心里打的什么算盘,为安全起见,还是只送到塞外好。

另外一派则认为,这样不行。汉朝替郅支单于养了十年的太子,多少也是有感情的。现在太子大了,只送他到塞外,会伤害到孩子脆弱的心灵,以后他可能连我们都不认了。还是把他送到郅支单于本部吧!我们手里握着汉朝的符节,谅他也不敢怎么样。如果真怎么样了,他就别想有好日子过,等着逃亡吧!

大多数人认同第一种方案,只有一个人赞成第二种方案。

那个人,名唤谷吉,时任卫司马。卫司马,即皇城城门护卫官。同时卫司马谷吉表示,护卫太子的任务,就包在他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