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王伯当忠义救老师 徐茂公吐血哭旧主(第2/3页)

【徐茂公】

在野史记闻和说书人的口中,徐茂公是一个类似于牛鼻子老道的人物,很多人也跟着对他本人不屑一顾,认为他是一个冥顽不灵的死老头子。实际上,徐世绩根本不是人们臆想中那样,他是隋唐时期最聪明的武将之一,也是一辈子都活得很好的能臣之一。

居功至伟,忠肝义胆,办事聪明,懂得人心,大唐开国名将之中,能够得此殊荣者,唯有徐世绩一人而已。所以,徐世绩深得皇帝们(包括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在内)的喜爱,也为后世史家所感叹。研究一下徐世绩就知道,谦逊、时务、才华,是他混迹隋唐风云的三件法宝。

徐世绩家庭出身很一般,少年时候就是个种地的。后来忍受不了隋朝暴政,投奔瓦岗寨。刚开始,他是跟着翟让办事儿。后来李密杀死翟让,他就改投到了李密帐下。像徐世绩这样忠诚的人都不能为翟让效死,说明翟让的群众工作做得确实很差。在跟随李密的过程中,徐世绩战功赫赫,深为李密器重。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之后,徐世绩也跟着李密一起投奔了李渊。

李渊安排李密留在长安,让徐世绩镇守黎阳。

徐世绩有个记录,他是史上名字最折腾的人。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人也有很多名字,但那都是自称,或者说是自己给自己改的。徐世绩不是,他先是变成了李世绩,后来又变成了李绩。他的字,茂公,也叫懋功,怎么写都对。

徐世绩改名完全是别人给改的,首先,他因为军功被李渊赐姓李。所以,徐世绩改叫李世绩。用李世绩这个名字几十年后,李世民去世,李治讳老爸名号,天下乃不能言世民二字。所以,李世绩干脆将中间一字去掉,改叫李绩。改国姓是一项殊荣,就好比国姓爷一样,这对他的功劳是一种肯定。

【徐世绩小档案】

姓名:徐世绩、徐茂公、徐懋功、李茂公、李懋功、李世绩、李绩

民族:汉

籍贯:山东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出生:594年

死亡:669年

职业:农民、政治家、军事家

学历:无

英语:不会

爱好:打仗

特长:打仗

功绩:打仗

履历:少年时仗义疏财;十七岁参加瓦岗寨,追随翟让;二十三岁险遭杀害,追随李密;二十四岁加入大唐,东征西讨,灭窦建德,平王世充,伐刘黑闼;七十三岁,挂帅亲征高丽,七十四岁高丽灭亡;七十五岁去世。

最高封号:英国公

最高荣誉:皇上剪掉自己的胡须给他拌药

个性:隐忍、低调、勇武、可亲、智谋

后人评价:于李密,忠也;于单雄信,义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终如一,灭高丽,功至高也。

不管怎么看,徐世绩都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我找到了李世民对他的评价,藉以说明当时人对徐世绩的看法。但是我首先要声明的是,这不是我胡编乱造出来的,的的确确是出自李世民之口。您要是觉得不对可以去昭陵作法招魂,把李世民同志叫出来和他当面理论。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说的这句话可以说明一些基本的事实:

“懋功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

徐世绩如此伟大,后世之人却对他并不称颂,他大概和曹操同志一样,是被评书所误。我并不讨厌评书,但孟老先生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历史,我们需要还原一个真相,而并非靠着吹牛去冥想。事情往往不会留下影像,但我始终认为,历史比小说还要精彩。

现在,徐世绩面对着李密的头颅号啕痛哭,他死都不会想到,李密明明在长安好好待着,脑袋怎么会被带到黎阳!于是,问李密所犯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