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诸名臣封功凌烟阁 侯君集暗讽皇太子(第2/3页)

所以,李承乾很快便和侯君集有了沟通的可能。太子爷正愁没有能人拥护,侯君集一来,立刻摆席宴请。两人谈得越来越深入,末了,李承乾战战兢兢地问:

“侯公能帮上忙吗?”

侯君集喝得兴起,伸出布满老趼的手,亮给李承乾看:

“这双好手,就是让殿下用的。(此好手,当为用之。)”

见李承乾做痴呆状望着自己,侯君集吓唬道:“皇上喜欢的可是魏王,殿下应该早做准备,否则等你被贬成了庶人,什么都晚了。”

怕李承乾不够觉醒,侯君集详细地解释了一下这个“庶人”和“太子”的区别,把庶人说得跟犯人似的。

被人这么一吓,李承乾决心加快行动的步伐,加紧收买人心。他首先搞定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他是李世民的传讯人。

接着,李渊的第七个儿子,汉王李元昌也成了李承乾的拥护者。此人跟大家有过一面之缘,就是当初扮突厥人的时候,和李承乾对峙的那个家伙。

李元昌是艺术家,智商不高,但情商不低,他支持李承乾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想要美女。他说:“我觉得皇上身边那个穿粉红色衣裙的美人不错,会弹琵琶,真是让人心痒,事成之后,可否赐我?”

李承乾被叔叔李元昌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头,竟然还有叔叔这般为了爱情帮我造反的人,真是太让人感动了!

“许了,许了!”

感动完,开始行动。

李承乾把李元昌拉到一边,发誓要和李元昌歃血为盟,结拜兄弟什么的就免了吧,虽然是同一年出生的。由此看来,李承乾并不完全昏庸,还知道决不能和旁边的李元昌义结金兰,称兄道弟。艺术家的鲜血和太子爷的鲜血开始混合了,二人拿起绢帛将胳膊上的血擦拭干净,然后将绢帛焚烧成灰。

灰烬入酒,二人对饮,指天为誓。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倘使这两位坑爹的仁兄知道他们真的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话,就肯定不会这么宣誓了。他俩豪气冲天地宣完誓,一个人主动要求加入同盟。

他是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此人的德行并没受杜如晦的影响,但也才华横溢,当晚就告诉李承乾,“我夜观星象,发现天象有变,殿下要当断则断。”

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谋略:“殿下不如就说自己暴病在床,皇上肯定就会来探视。到那时,我们围住皇上,请他退位,岂不是一件顺理成章而又十分欢乐的事?”

……

唉,这孩子,真给杜如晦丢人。

杜荷的话让李承乾陷入了遐想,如此完美的计划,也只有杜如晦的儿子能想得出来!

他幻想自己谎称暴病在身,老爹来看,然后一伙武夫围住老爹,老爹如果不反抗,那就尊他为太上皇;如果反抗,就乱棍打死,谎称猝死,隆重发丧。

可是,就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准备谋反时,齐州方面传来消息,说是齐王李佑反了。

李佑的遭遇没能让李承乾清醒过来,反倒是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对身旁的纥干承基说:“东宫西墙到大内也就二十多步,我们比齐王方便多了!”纥干承基魂不守舍地点头,没几天就被抓了起来。

就这样,他把太子李承乾、吏部尚书侯君集等人的事情告诉给了大理寺的官员。大理寺觉得此事重大,立刻上报。李世民下敕,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勣,协同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共同查办李承乾谋反案。

事情很快就查清楚了,李承乾、侯君集二人组织谋反,杜荷、李元昌等人参与谋反,东宫武士企图谋害皇上。

所有参与政变的同志还未有任何动作,就被逮了起来。

朝廷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处置太子问题。李世民神情凝重,“这件事,诸位认为该如何处理?”群臣没有一个敢出主意的,在这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哪怕说错一句话都会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