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诡异(第2/5页)

尽管朱由检自认为在位以来,始终兢兢业业,殚尽竭虑,没有一天懈怠,但大明这座“内囊尽坏”的大厦,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西北有声势浩大的“流贼”,东北有羽翼渐丰的清军,北京城已经朝不保夕,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朱由检不想去看,也不愿再想,他的内心早已不知道什么是抑郁了。十七年的勤奋辛劳,换来的却是“忽啦啦大厦将倾”,足以让他哀莫大于心死。

朱由检在脑海里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今天,或许就是自己度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了。

大明王朝经历了二百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将熄的蜡烛;眼前炭盆里噼啪的声响,仿佛就是大明王朝生命的绝唱。

朱由检捶了捶早已坐得发麻的双腿,撑着椅子勉强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走了出去。

天亮了,该早朝了。

亡国气象

朱由检没有想到,这个新年的第一天实在是太诡异了。

当他坐上太和殿的龙椅时,平日里熙熙攘攘的朝堂,却只有一名执金吾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他解释说:“群臣没有听到钟鼓声,不敢擅自入殿。”(群臣不闻钟鼓声,谓圣驾未出,来者益迟。)

“或许是自己来得太早了”,朱由检心里这样想着,一面吩咐太监鸣钟,打开大门,召唤群臣赶紧钻出来上班。在这个呵气成霜的冬日,钟声给这座万籁寂静的古都带来了一丝生气。

等了许久,朝堂上依旧不闻人声,群臣是集体失聪了,还是全都死绝了?朱由检没有心情去琢磨这份诡异,不过等得有些不耐烦。他没有往日的怒火,只是淡淡地对司礼太监说:“先去拜谒太庙,再早朝吧。”司礼太监唯唯诺诺着出去,招呼车马成行。

每年的大年初一,皇帝到太庙拜谒已成惯例,车马应该是早就准备妥帖了的。不过,老天似乎成心要将这一天的诡异继续下去。司礼太监找寻了许久,并不见銮舆的踪影,马匹依旧在马厩里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早餐。

为了能让皇帝出行,司礼太监只得将长安门外群臣的坐骑赶拢在一起,吆喝着聚集在端门外。原本还一片死寂的紫禁城,一下子热闹起来。这些临时征用的马匹,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身负重任,只是一味地跳腾嘶叫,肃穆的端门瞬间变成了嘈杂的马市。

安全第一,太庙是没法去了。司礼太监只得向正准备登舆的皇帝回禀:“圣上还是先早朝吧。”朱由检没有深究内中的缘由,只是默默地点点头,微微发出了一声只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叹息声。

幸运的是,文武群臣总算从东、西长安门进来了,让新年的第一次朝会不至于冷场太久。文臣们从西门进来,他们的位置在东面;武官们从东门进来,他们的位置又在西面。两股人流很快便汇聚成一团,官员们屏住气息,提着下摆,以半蹲的方式相互穿插着,纷繁的场面与端门外的“马市”遥相呼应,让刚刚还一片死寂的紫禁城热闹得似乎过了头。

朱由检实在没有兴致观看这样的闹剧,新年的朝贺草草收了场,但老天爷导演的诡异还在继续。

朝会刚刚结束,一场大风便席卷而来,令人猝不及防,扬起的尘土遮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大风霾,震屋扬沙,咫尺不见。)朱由检用袖子遮着脸,匆匆退到内殿,拜谒太庙的心思早已荡然无存。恰在此时,太监送来一份急报,这是凤阳守陵谷国珍送来的,急报的文字不多,朱由检很快就找到了最关键的字眼“凤阳地震”。

凤阳是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是整个大明王朝的龙脉。“莫非……?”朱由检不敢再往下想,他召来筮官准备算一卦,希望能博个彩头,让诡异的新年恢复一点常态。

卦签很快就出来了,上面写着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