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残梦(第4/9页)

前面说过,鲁监国抗清有两大主力,一是方国安,一是王之仁。方国安已经投降,王之仁独木难支,只能撤退。由于朱以海跑得太快,王之仁还得帮他“搬家”,几百艘船装满辎重,出海前往舟山,与驻守在此的肃虏伯黄斌卿会合。

黄斌卿并非鲁监国朱以海的部下,而是隆武皇帝朱聿键派来镇守舟山的。他盘踞的舟山群岛,也成为福州政权的一块“飞地”。既然是各为其主,浙江、福建又一直不对付,戏剧性的一幕便出现了。

黄斌卿假意欢迎落难的王之仁“光临寒舍”,背地里却阴了他一把,对着王之仁的舰队一阵炮轰,将船只、辎重全部“没收”。

王之仁暴跳如雷,却进退维谷,索性驾着一艘船驶向吴淞口。王之仁奔向“敌占区”,既不是来打架的,更不是来投诚的,他是来送死的。

不得不令人凌乱,难道是被火炮震糊涂了,到底在搞什么飞机?——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得问王之仁自己。

前来“送死”的王之仁被押往南京,面见洪承畴,表明了来意“仁系前明大帅,不肯身泛洪涛,愿来投见,死于明处”。王之仁痛骂汉奸洪承畴一番后,慷慨赴义。

“死于明处”,这一声响亮的回答,又叫做骨气!

王之仁满含悲怆血溅刑场,而浙江的悲剧也快要谢幕了。六月二十三日,清军前锋进抵金华,婺安伯朱大典据城固守。二十六日,博洛率主力抵达,以红衣大炮攻城,双方激战了半个多月。七月十六日,清军破城,占领金华,弘光时期臭名仅次于马士英、阮大铖的“奸臣”朱大典壮烈殉国。

随后,衢州、严州陷落,浙江的鲁监国势力基本上被扫清。

控制整个浙江后,清军并没有乘胜南下,继续进攻福建。兵力不足和路不好走只是一个方面,博洛还有一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只是需要耐心等一等。

赣州保卫战

浙江政权曾经有人扬言要对福建“回戈相向”,结果在清军的铁蹄下却相当不给力。眼看浙江的鲁监国朱以海成了“海漂”,身陷延平的隆武皇帝朱聿键日子也很难过。

朱聿键看中了赣州,但还没走出福建就被拦回去了。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江西提督金声桓也盯上了赣州这个要老命的地方。

如果朱聿键驻跸赣州,便能在抗清斗争中赢得很大的主动。相反,如果赣州被清军占领,相当于是卡住了隆武政权的脖子,令其首尾不能相顾,朱聿键将彻底陷入被动。

此时,江西南部在南明的手里,中部的吉安也被起义的义师控制,就凭金声桓手下这点人,想从南昌打到赣州,填明军几道防线的牙缝都不够。

不着急,金声桓看出了这步妙棋,南京的“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也不是吃干饭的。金声桓提议拿下赣州,洪承畴立即表示同意,并派柯永盛、高进库等部奔赴江西,协助金声桓夺取赣州。

金声桓的首要目标,是南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吉安。

吉安的守军不算少,但情况比较复杂,大致分为“云南系”和万元吉招抚的“地方系”。“云南系”是崇祯时期从云南调出来剿贼的,后来在赵印选、胡一清率领下留驻吉安。万元吉担任江西总督后,招降了张安等人率领的地方“土贼”,整编为龙武营等四营。有了兵力可观的“地方系”部队,万元吉对远道而来的“云南系”越来越不待见,导致这支军队基本解体,处于瘫痪状态。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二十四日,清军向吉安发起进攻,南明守军内部的矛盾被激发,各部基本上是不战自溃,比谁跑得快。万元吉率汪起龙的安远营三百人固守皂口,东阁大学士苏观生派新威营二百人来援,在绵津滩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