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南下(第2/7页)

尽管孔有德在湖南攻城略地,但仍然面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城池到手了,明军却不见了。很明显,各地抗清势力又开始“敌进我退”钻山沟了。

湖南是这种态势,孔有德哪里还敢南下广西,万一背后被捅上一刀,麻烦可就大了。

一直熬到永历四年(1650年)二月,清廷才调山东的沈永忠部进驻湖南宝庆,并配属图赖麾下的总兵张国柱、郝效忠,接替孔有德在湖南修“烂尾楼”。

孔有德解除了后顾之忧,方才放心大胆地挥师南下。三月,孔有德率军向湘、桂交界的镇峡关发起进攻。

镇守镇峡关的,依然是曾在此拦截堵胤锡残部的曹志建。曹志建被何腾蛟训练成了“草包”,但打清军还是不含糊的。看到清军来袭,赶紧率兵出关迎战,激战了一个多月,实力不济的曹志建被干掉一万多人。

主力被干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跑啊!

曹志建一溜烟跑到弟弟曹四驻扎的灌阳,继续坚守。清军随即占领镇峡关,折返湖南境内“关门打狗”,先后拿下武冈、靖州、新宁等地。

转眼又是夏天,孔有德继续放“暑假”,坐等秋高气爽。

在湖南折腾了一年多,孔有德终于可以大踏步向广西进发了。九月,孔有德兵分两路南下,一路由董英、何进胜率领,清剿灌阳的曹志建兄弟,孔有德亲率另一路向全州、兴安、严关一线进攻。

九月十二日,灌阳的曹志建弃城而逃,在恭城青塘窝宿营。次日,清军进攻曹营,桂林东南门户恭城失守。此时,另一路清军也顺利拿下全州,向桂林的东北门户兴安、严关逼近,对桂林形成南北合击之势。

孔有德大军压境,作为广西省会的桂林也在积极准备中。——“总指挥”瞿式耜准备应战,赵印选(驻严关)、胡一清、杨国栋、王永祚、蒲缨、马养麟等将领准备逃跑。

十一月初五,赵印选联合其他将领将“准备”付诸行动,带着军队、家眷、财产,浩浩荡荡向西逃窜。手无寸铁的于元烨也微服出逃,结果被乱兵所杀。

主要将领纷纷弃城而逃,桂林城中一片大乱。瞿式耜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

永历建政四年有余,曾经意气风发的瞿式耜已是心如止水。“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瞿式耜不想再跑了,他决定留下来,为自己跌宕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殉国是门技术活

作为拥立朱由榔的最初动议者,瞿式耜算是一个另类。在浊气熏天的永历朝廷里,瞿式耜只希望独善其身。他既看不惯陈邦傅、马吉翔等人的颐指气使,也对堵胤锡“勾结”农民军颇有微辞。

几年下来,瞿式耜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孤掌难鸣,他对腐败不堪的永历朝廷和只会逃跑的朱由榔已经彻底死心。让瞿式耜感到些许欣慰的是,当其他人纷纷逃亡之时,有个人却主动走进桂林城。这个人,便是瞿式耜的门生——张同敞。

张同敞,湖北江陵人,“一代帝师”张居正的曾孙,崇祯时期荫补中书舍人。隆武建政后,授锦衣卫指挥使,受命赴湖南抚慰堵胤锡及忠贞营。返回途中,闻知福建失守,张同敞辗转到两广投奔永历政权,授翰林院侍讲。永历帝在武冈遇险之时,张同敞逃亡于贵州境内。与朝廷重新取得联系后,在瞿式耜的举荐下担任广西总督。

桂林告急,张同敞从灵川返回桂林,问瞿式耜怎么办。瞿式耜的回答很坚决:“封疆之臣,知有封疆。封疆既失,身将安往!”张同敞见恩师如此大义凛然,也决定留下来共赴死难。当夜,两人在淅淅沥沥的雨声陪伴下,“呼酒对饮”,“遥望城外火光烛天,城内寂无声响”。

次日清晨,清军进入桂林城(不是攻入,因为根本没人守),活捉了这两位等候已久的“醉汉”。孔有德耐心招降,但瞿式耜、张同敞态度坚决。孔有德有点舍不得杀这两位前明旧臣,便将二人软禁在靖江王府。靖江王朱亨歅父子也没有逃跑,孔有德也是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