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灭郑(一)(第2/3页)

这一日听得那孙元化言道已解决了火炮升降的麻烦,又铸成了带膛线炮弹改为柱形的大炮,张伟便在台北卫指挥所衙门击鼓传召诸将,凡都尉以上皆会聚台北兵器局炮厂,一时间这淡水炮厂冠盖云齐,张伟令新制的各色腾龙军旗飘扬于炮厂内外。众将军皆上着大红圆钞帽,下着绵衣棉甲,腰佩规制相关的仿唐长刀,脚蹬黑布白底官靴,胸佩铁牌,上刻腾龙,下刻姓名官职,权以区别将官与士兵的服饰,其余士兵、伍长、果尉等在服饰上也各有区别,又依上次攻台南一役的表现制铁、铜、银、金、各腾龙纹章,以功劳赏给,以纹章受赏,其家亦减免赋税有差。自此以后,台北军制、军号、军令、军旗皆已完备,除了俸禄优厚,又有官职、服饰、纹章、功郧减赋等优厚军人振奋军心的举措,孙元化这些时日将这些变动皆看在眼里,此刻在这炮厂官厅看着操外上云集的数百军官,向张伟叹道:“大人的台北卫所军之精锐,当真是甲于天下。”

又屈指笑道:“一曰赏罚分明、二曰甲胄精利、三曰训练有素、四曰等级分明,可致调动方便、五曰火器致胜。”

说罢叹道:“大人的台北军队,若是以此规模扩至十万人,虽天下之大,又有何处不可去得?”

张伟闻言大笑道:“元化太过高抬我了。十万人,纵横江南则可,若是朝廷倾举国之力攻我,则我必败。若只是现下的火器,十万人遇女真十万铁骑,则我必然惨败!”

孙元化听头道:“大人到还清醒,能看清天下大势,则无往而不利矣。不然,只看到眼前兵强马壮的,心中就怀了不该有的异志,到时候兵败身亡,又怨的谁呢?”

张伟听他话中隐隐有警告之意,心中暗笑,却不点破,只道:“台北都尉以上皆已来到,请元化兄让他们开开眼!这些日子老是有人在我耳边嘀咕,说道什么火枪大炮虽利,到底还是要刀枪才能制敌,所费银子又少,何必一定要什么兵器局,元化兄,扭转这些愚昧看法的重任,我可交在你身上了。”

又笑道:“我这里弄的好了,将来关外有事,朝廷调我则我去,便是不调我,只要需的着,我必然是要去勤王的!请元化兄放心!”

孙元化睨视他一看,心中却是不信。大明疆域广大,朝廷调兵诸多不便,辽东数十年来战事不断,南兵却甚少有北调的。一来南方诸掌兵将领不愿,诸多推脱,二来南北水土不服,调南兵死于途中便是不少,待到了北地,冻的缩手缩脚的,又有多大战力可言?是以明廷到了最后灭亡之际,也没有调南兵的想法,张伟现在大打包票,自然是难以让人相信。

两人因见操场中军官齐集,便出了炮厂官厅,张伟自去操场南的校阅台上就坐,除他之外,周全斌已奉调回台北,由刘国轩镇台南,施琅亦率水师主力回台北港口,此时亦端坐在张伟座位下首,其余张瑞、张杰、张鼐、林兴珠、罗汝才等将佐皆坐。校尉以下,便只能站立于四周了。左良玉等人来台之后,惊异于台湾之富庶,饷银之高亦是大陆明军不可比拟,再加上种种优待军人之举措,军人地位可比在内地又强上许多,诸人都是心中窃喜,若非闹饷一事,又哪有机会来此繁荣之地?只是各人心中后悔,没有将家人亲属带了同来,那黄得功甚是孝敬老娘,十四岁时便进入行伍,刀劈剑削,得了首级领了赏银便带回家孝敬娘亲,一到台北不多久便捶胸顿足,后悔没有把娘亲带回享福。待半月之后,张伟派去辽东骗取五人家属的船只回来,各人方知张伟早有打算,心里却是丝毫不觉得怨恨,只觉得这位张大人英明神武,明断决算,当真是值得报效。此时五人都授了都尉,黄得功左良玉此时都是游击、千户,虽说手底下也不过几百人,领的兵与都尉相同,只是品秩上低了许多。各人到也没有报怨,品秩虽低,拿的银子又多的很了,加了台北虽时尚没有收赋税,各家的家人皆报了台北官府,领了地契,开了肥田以养家,再加上俸禄,日子过的比在辽东强上十倍。除了此处天气炎热,比之辽东难耐的紧,可当真是没有一事不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