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伐明(十)(第2/3页)

看一眼刘国轩等人神色,张伟轻轻摇头,还是打消了这个迅速攻克南京的想法。因向张载文道:“你来说说,渡江之后,参军部是怎么建言的。”

张载文先向张伟略一躬身,然后方向诸将道:“原本依着大人的想头,也是克镇江后即刻派兵围南京,以偏师溯江而上,往攻芜湖。以控制上游门户,扼制襄阳。自渡江后,参军部因明军战力过弱,大多是一战即溃,权衡利弊之后,咱们便向大人建言,汉军主力在镇江暂歇,等待各路明军聚集南京之后,然后方以主力汉军围城,一战而定南方!”

张鼐原本只是随着张伟移动,不欲争这先期破城的功劳。是以适才贺人龙发话,他属下的几名将军面露不愤之色,张鼐却只不做声,默然端坐。此时却忍不住问道:“几位参军,我以为诸位的想法不对。”

“哦?张鼐将军请说,我等洗耳恭听。”

“咱们这次伐明,初期这么顺遂,就是攻敌不意,方才这么轻松便占了舟山和镇江等地,若是现下兵屯镇江,不趁着敌人不备迅即攻下南京,反到要与强势的敌兵堂堂而战?再有,襄阳一带有大股明军集结,福建两广亦然,咱们在此旷日持久,劳师远征,若是稍有闪失,军心大乱,只怕就是不可测的大祸!”

张鼐这些话说来颇是有理,待他一说完,其余各将皆点头道:“此言方是正论。参军部未曾亲自领兵做战,还是有些偏颇不足之处。”

因张伟并不发话,各将更是口说指划,说个不休。他们自然不敢指斥张伟,却将矛头纷纷对准参军部。在这些临阵做战的将军看来,参军部之设原本便无必要。一些没有打过实战的书生亦是将军,当真是可笑之极。此时听了张鼐疑问,各人一是觉得有理,二来平素就颇是觉得这些参军碍眼,此时得了这个机会,各人哪有不借机发难的道理。

张载文一直静待各人说完,与王煊对视一眼,方向各人笑道:“各位的想法咱们自然也是通盘想过。不过想来想去,还是让敌军聚集之后,再一战而歼之的好。”

他站起身来,命人在堂上悬挂起木图,摆下沙盘,指着南直隶方向各人道:“现下咱们占了崇明、镇江,南京已是近在眼前,若是急图自然可是一战而下。不过南京一下,却不利于日后的战事。吴淞江口是南直隶总兵驻兵之处,南京一下,他必然勒兵不前,若是咱们进逼,则必然退往浙江。准扬总兵驻军地为通州,水网密集,汉军辎重难行,火炮前往不易。即使咱们派兵过去,那准扬总兵或是退往江西,又或是与南直隶总兵合兵一处,一起退向浙江,与浙兵总镇合兵一处。汉军虽强,奈何行动不便,若是抛了重型火器急行追击,又恐人员伤亡太大。若是不追,则敌兵游走合击,咱们就是占了南京,若是浙、闽、粤、湘等省明军合兵一处,再辅以民团乡勇,地方豪绅,还有藩王卫军等等,加于一处,力量也着实不小。若是如此,南方战事势务旷日持久,非一两年功夫平定不下来。”

这番话虽是长篇大论,但结合木图沙盘细加分析,各人便都知张载文所言不需。汉军战力之强,当世无俩。不过有其利则必有其弊,汉军兵力不够,又全是携带着火器,那补给和火炮在江南水网密布之地行走甚难,若是明军一味走避合兵,在汉军火器不易发挥威力,又或是以游击闪躲之法迎战,只怕这场战事果真是要劳师费饷,旷日持久了。

张鼐是当先质疑者,此时亦被张载文说动,便沉声问道:“那么不攻南京,便是想引着这些明军来救?”

张载文点头笑道:“没错,正是此意。”

他向张伟看了一眼,又笑道:“这细节是咱们参军部参详,若说大主意还是大将军的想法。围而不攻,围三缺一,引得大股明军来援,然后一战击跨南方明军主力,然后汉军四出,攻略各省省城和重要的州府,左右不过半年功夫,南方战事便可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