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太子露脸(第2/3页)

小小少年回过头来,向着张佳木问道:“写什么好呢?”

张佳木笑道:“太子心里想什么,就是写什么喽。”他一边说,一边眨眨眼。朱见深也不是蠢蛋,当然立刻会意。

这会儿皇帝刚复位,也派了官员去祭祀太庙和皇极殿的祖宗牌位,还有什么事比名义更重要?越是觉得皇位来的有点问题的皇帝,越是要粉饰打扮自己。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朱见深已经想好了。

他挥毫泼墨,涮涮涮几笔下去,四个大字已经写在上好的宣纸上。张佳木拿眼一看,暗赞一声:这小子不赖。

字确实写的很好。皇家可不比民间,这会内廷擦屁股的都不是纸,是苏州府特别贡来的一种特别薄的丝绸,还是孝宗年间觉得太浪费了,才又改成了御用特别的麻纸。

皇太子要练字,笔墨纸砚都是上好的,师傅也全是馆阁体的高人,要不然,朱见深后来也不会成为名家。

要说起来,明朝的皇帝给人的错觉是不学无术。比起清朝皇子天还没亮就进书房的狠劲,明朝皇子教育是不咋地。但老朱家也不是全出废柴。从宪宗到神宗,甚至是崇祯皇帝都写的一笔好字,还有几个画画儿挺不错的。清朝帝王,说起书法来,也就是雍正的字还能看,乾隆那不要脸的到处题字,其实他的字媚而无骨,到处题词,其实是到处献丑,真的很二百五。

这是闲话,不提。眼前的朱见深显然是过了一关,皇太子从五六岁开始就练大字,学画,才十一不到的人,字已经写的很可观。笔锋饱满,雄浑有力,古人写毛笔字最讲究的功夫是转笔,一支笔在手指腕间怎么转,把字怎么联,这是最为考究和关键的地方。皇家的字,就是要讲究字大方圆,笔锋有力,朱见深的字,在这方面是已经及格了。

毕竟还是年幼,功力还没有到后来那么高。

“好,真好!”

张佳木带头,蒋安和一大票高品宦官一起拍手儿叫好,万氏和一群宫女都是一副陶醉的样子,原本只是比普通读书人稍好些的字,在如此气氛的哄托下,朱祁镇也是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好歹他儿子写的字算不错了……他自己十岁丧父,长大亲政,谁来管他的功课。就一个王振没事还能教训他几句,要说王振虽然误国,但对朱祁镇的教导还真的很尽心尽职,而且总是装出一副儒者的样子,很迷惑人。但朱祁镇的学问耽搁了。也是事实。

朱见深这一笔字,皇帝自己可就写不出来。

“是还不坏。”当父亲的总不会愿意起劲的夸儿子,朱祁镇只是淡淡一笑,点了点头,道:“字也罢了,敬天法祖,这四个字的意思就很好了,这么着,也算难为他了。”

到这程度,是很难得的夸奖了。特别是刚刚还在训斥,这会就得了这么个大彩头,真真是难得的很了。

有念如此,朱见深对张佳木的感激之情,可就不必说了。

少年人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不象成年人,会从多方面考核,衡量,最后才会论定一个人的优劣于否。

象朱见深这种年纪,对张佳木的第一印象就极好,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识就很难更改了,当初张佳木从容不迫,武艺口才都是一等的棒,把一个威风凛凛的武清侯几句话说退,这种威风能耐,深深的印在了朱见深的脑海深处,再到接他进宫,提醒复立,再有今天的援手,张佳木在朱见深心里,终于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你今天来有要紧的事吧?”眼看日影西夕,过了春节一天日头长过一天,但快五点的光景,天也快黑了,而且,宫门一会就要上锁关闭,到时候要开门,就得大费周章,朱祁镇挥了挥手,令道:“有话就在这里说吧,太子先回去。”

太子还没到能参与国事的地步,明朝家法极严,太子在即位之前是肯定不能干预国政的,当下朱见深向父亲行了一礼,在大票的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下,回自己的寝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