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天人共怒(第2/3页)

再说施刑,好的刽子手一刀下去,头颈已断。喉咙处还有一道皮连着,这样人不受罪而死,而且还勉强算是保有全尸,对家属的心理,是个不小的安慰。要是不巧遇到庸手,一刀下去身首未及分家,人还有神智,还需再补几刀,那可真的就是惨不堪言,在一边等候的家属,也非得痛死过去不可。

堂官吩咐下来,于是下头狱卒番役蜂拥而上,两三个服侍一个,半拉半挟,高平更是被几个人抬了起来,到了牛车之前上绑,主理其事的还是乔郎中,他在一边喝着:“仔细点,不要绑的重了,给大人们留点体面。”

嘴里卖着人情,番役们当然还是照绑不误,小麻花绳把一个个贵人们绑的动弹不得,再把人放到没顶的牛车里头,木栅一锁,各人都是松了口气。这个差事,可算是差不离了。

路上安排是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事,刑部的人责任就小的多了。

其时街道上的人已经围的水泄不通,几乎是人挤着人,连转个弯也是难。沿街道上,如果有楼房什么的,甚至是平房屋顶上,也是站满了人。

这种情形,有点象当年也先入侵时,在德胜门附近京城居民上房揭瓦,用石块碎瓦击打敌人,全城一心,所有百姓都在四处奔走。不少丁壮上城帮忙,或是站在房顶上打击敌人……沿途的有识之士,想到如斯情形时,自然对于谦也就要一掬同情之泪了。

“你们看到了吧?”有人声怀激愤,指着头顶的黑云,厉声道:“天象示警,这就是天意,杀于公,老天都不高兴了!”

“这不是风波亭杀岳少保吗?”有人接道:“当年是莫须有,现在是或有,成何事体,朝中出奸臣了!”

这是指的定萧惟贞与王文等人的罪名时,用或有拥立外藩,阴谋不轨的字样。

人心确实不服,但手无寸铁的百姓只能代表民意,这股民意激成了一股郁郁不平之气,使得历史上动手杀于谦的朱祁镇后来神明难安,引为终生愧事。

后来他将此事托付给儿子,结果明宪宗,也就是朱见深一即位,在成化二年不久就恢复了于谦的名誉,将遗体送回杭州安葬,并且赐谥号,并且不断给于谦加各种荣誉,到万历年间,又在北京给于谦建祠祭奠,而于谦与岳飞同葬西湖水畔,长眠于青山绿水之侧,两忠身后有灵,想来也是常相往来,携酒会诗吧。

但现在这会,却是人人悲愤,当然想不到百年之后的事。天公似乎也真有灵,从昨天开始就是乌云密布,北风呼号,天气变的极坏。到了今天,更是天气恶劣,几乎看不到一点日光,天意如此,所有人的心头也都是沉甸甸的甚是难受。

看来,于公是难免一死了啊……

人群之中,有个矮壮汉子满脸都是泪水,黄豆粒大的泪珠不停的从眼里滚落下来。身上穿的也是一身的黑色长袍,白靴白袜,这是明显的要祭奠将死者的打扮。在一边看热闹的人,不自禁的离着这汉子远了一些,看着这般壮实勇武的汉子小孩般的哭泣,当真是教人心头难受的很了。

这人便是锦衣卫的指挥,蒙古鞑官朵儿。他先是曹吉祥的部下,就是现在,也算是曹吉祥的门客。

但朵儿在锦衣卫任指挥时,与朱骥过从甚密,结为知交好友。顺带着,也经常到于谦府里走动,少保大人的私人品德是绝无一点问题,所以感动的这蒙古鞑官也极为佩服。

今日来吊未亡之丧,朵儿几乎是心胆俱裂,简直不知道如何自处,只能任着泪水流淌,一切杂务,自有他府中的下人来处理。

“老爷。”同样穿着黑袍的府中管家提醒他道:“看,头一辆车就是少保大人。”

朵儿顺势看去,先是一队五城兵马司的坊兵,再是顺天府的衙役,接着就是一辆没顶的牛车,车轮辚辚,上头坐着的老人,不是于谦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