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宝刀(第2/3页)

某些时候,这种情绪和造物主极为相似。

今天他情绪很好,见年锡之发问,索性就跳在黑洞洞的棚坑里,对着年锡之笑道:“你瞧,挖的这洞子就能积蓄热气。锡之,恐怕你不知道,极北处整年冰封雪飘的,那里的人居无定所,都是挖个雪洞子住在里头,保暖的效果比房子还好。”

“大人真的是无所不知道啊。”年锡之赞道。

“大哥骗人!”众人啧啧赞叹的时候,只有还没有成年的张小妹适时出来趟浑水。

“好好。”张佳木摆手笑道:“是我骗人好了。不过这里的大棚可不会骗人的。小妹,你不是爱吃芹菜么,明年冬天,叫你吃个够就是了。”

“好,大哥你可不能说话不算。”

“当然了!”张佳木笑嘻嘻的从大棚的地基里跳了上来,满脸都是喜色。其实这年头哪怕就是再有钱的达官贵人冬天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在北方,从直隶到辽东再到山西陕西,老百姓过冬的标准配给就是一坛子泡酸菜,就是靠着这种东西来下饭,张佳木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红军过草地之前要买老百姓的酸菜,但给多少钱人家也不卖,原因也很简单,卖了之后,一家人就只能在整个冬天啃窝窝头,连口酸菜也吃不上了。

就算是大贵族,除了偶尔啃两根黄瓜之外,夏秋之时的那些蔬菜在冬季也是吃不上的。连新鲜的大白菜也少,除了泡菜就是酸菜,最多种类比百姓丰富点,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所以,商机无限。

当然,技术准入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可想而知,眼前这几百座大棚建造成功,在今冬投入运营并且大赚特赚之后,得有多少人眼红?

敢和锦衣卫都督别苗头的人不会太多,但只要敢出来分一杯羹的人,肯定就有相应的势力和实力。或者,是面子。

比如会昌侯家出头,或是忻城伯家?这些勋戚之家可是从不嫌钱多咬手的,只要闻到味道,他们可就会如同一群饿狼一般,蜂拥而上。

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冒犯都可以断然回击,盟友比敌人重要,不过是在哪个国度,任何时期,都是如此。

所以于其到时候头疼,倒不如执行严格的技术保密工作。这种大棚在建造的方法,还有温度的控制,还有蔬菜的病虫防治等诸多方面都很有讲究,这些活儿难不住张佳木,但对从来没有过相似经验的人,根本就无能为力。只要把细节保密好,就算有人烧制玻璃或是琉璃来仿制大棚,最少在几年之内,利润只能是属于张佳木一个人的。

想到这一点的张佳木心情极好。中午时,临时抓来一队庄客做饭,熬的刚起网的新鲜河鱼,切的极肥的肥鸡,裹着细白青嫩葱丝的葱油饼,最后是一壶油茶,虽然简陋,但各人都吃的极为香甜。

饭后也是粗茶一壶,用的是粗瓷大碗,不过也格外有野趣,并没有人表示不满。

接下来,就是看高炉,还有特许锦衣卫自己打造的兵器。在高炉上张佳木走了不少弯路,他毕竟不是真的全能,很多东西只是隐约知道,细节上还不如这个时代的工匠,这座最高的钢炉是用来熔化铁水的,炉内的温度却始终达不到需要的标准。

一直到有一个老匠人提出用回风炉的办法加以改造,这才解决了问题。

高炉的顶端有进气和出气两个口,以往是炉内的温度没有达到要求时,进入的冷空气又把温度给降低了,后来加盖了进气和出气口,炉内的温度形成了循环,在此之后,才算真正解决了麻烦。

“大人请看。”

在炉内倾倒出钢水凝结成型之后,一个全身筋肉盘结的壮汉开始锻打,很快,钢胚被打成了横刀的模样,接着淬火再打,冷凝,再次锻打,经过无数次的锻打和换了几批人之后,一柄看起来不是很起眼的横刀就摆在了众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