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3页)

只是这样的考量和盘算,就是讲给秦桧来听,他也是完全不懂。

此人虽然有些才干,到底太热衷了,与他在史书上的记载完全相当。

这样的一个人,赵桓怎么会放心把整个军队制度改革的事,与他商量,此人若是在其中弄鬼,则祸不可当。

他只顾闷头想着心思,秦桧却不知道哪里不对,只看着赵桓脸色越来越阴沉,却是不知道哪里触怒了皇帝。

半响过后,赵桓却突然问道:“此次你到诸路清军,除了出征诸将外,其余留守将军都有接触,说说观感如何?”

秦桧面露难色,嗫嚅不语。

赵桓会意,挥手道:“旁人都退下。”

诸人依命退出,制度是制度,赵桓的威严,却也越来越没有人敢触犯。

秦桧见各人退出,方向赵桓道:“陛下,以臣之见,陕西诸路将领中,当以刘錡最为出色,余者皆不足道。”

“不错。”赵桓颔首点头,很赞同他的看法。

顺昌之战的指挥者刘錡,以两万人破金兵十万,威名赫赫,虽然不是中兴四将,不过是资历和指挥的大战役不多造成,其实论起功劳和能力,远在刘光世等人之上。

秦桧得了鼓励,又道:“吴氏兄弟亦是将才。”

“不错,卿言甚善。”

将才,自然不是帅才,这一点秦桧没有明言,赵桓心里也清楚。

“曲端,帅才,然进取不足守成有余。”

赵桓亦是点头,知道这秦桧虽然是人品卑下,军事才干也很差,不过对于一个知名的奸臣和汉奸而言,识人是最基本的功夫,秦桧此时的表现,确实是不出他的所料之外。

见秦桧张嘴欲言,赵桓却突然向他道:“张俊如何?”

秦桧并不迟疑,立刻答道:“此人贪而残暴,御下治军尚可,行军布阵未见其长。况人品卑污,不足为用。”

赵桓似笑非笑,看向秦桧。

秦桧只觉全身发麻,不知道皇帝又在动什么心思。

他却不知,自己虽然伪装的极好,一副痛改前非,公忠廉能的模样,其实底细早被赵桓知道的一清二楚。若论品行卑下,张俊自然是如此,但你秦某人又能强到哪儿去了。

却听赵桓又沉吟着道:“此人心向九弟,对朕虚与委蛇,朕心里清楚的很。不过,就算是他一心向着朕,这样的人朕也不能用。治军么,是他底下几个大将的功劳,与他何干。这个人最善的是捞钱,除此之外别无所长。”

皇帝下了如此考语,显然是判了张俊死刑,秦桧心中暗自庆幸,在这件事上自己没有保留,正对了皇帝的心思。

却听赵桓又道:“夺了此人兵权,如何?”

这话题却又比适才的品评更加严重,秦桧低头细想,半响之后,方咬牙道:“此事需得有大臣镇住军心,然后以雷厉风行,不使得张俊有从容布置的时机。”

赵桓看他一眼,问道:“此人敢谋逆么?部下诸将,又能从他么?”

秦桧答道:“以臣之见,张俊待士兵残暴而宽待诸将,赏赐起来也从不小气,是以虽然才干不显,却不失将士拥立之心。谋逆他自然不敢,他部下诸将也必定不从,不过若是他转投金人,部下受他蛊惑,加上他的亲兵裹挟,未必不能成功。”

说到这里,他眼前一亮,声音突然变大,道:“怪不得陛下将他和他的心腹部下全部留在长安城内,却是为了此事。”

赵桓点头道:“朕固然有包容之心,张俊这样的无能庸懦之人,也不能留用。此事待李纲回来,就可操办。”

秦桧只觉惶恐,皇帝的手腕心机,竟是到了如此地步。适才垂询相问,看来也不过只是试探自己,其实如何处置,皇帝心中早有成算。

只是他想不明白,象处置张俊这样的统兵大将,势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就告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