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战役(第2/3页)

这一年的战事,先由靖康六年下半年开始筹备,到了年尾时,大半的战略物资已经装备到位,与赵桓记忆中历史上的绍兴十年宋军的做战计划大体上相同,只是在细节上做了很大的修改。

宋军仍然以岳飞为主力突击,以岳飞所部十万人先期突入,直插宛洛,而韩世忠与折彦质、杨沂中各部相随其后,直插京东与山东,与岳飞遥相呼应。

这样一来,有着二十万人左右的宋军主力将横扫中原与山东两路,彻底打烂伪齐与金兵在这两地的部署,吸引金兵主力到中原腹地与宋军决战。

待金兵大部兵眼光和主力被吸引到中原战场时,驻扎在河东的宋军则直入河北,抢占各战略要地城市,断敌后路,同时潼关驻军出击,配合先期进入中原的宋军,将进入中原的金兵主力绞杀消灭。

待金兵落入陷阱后,面对的是近六十万人宋军精锐撒开的大包围圈,而在主力宋军身后,还有数十万人的厢军,以及为这场大战役准备的数百万民夫,以宋军现今的野战能力,加上中原地区城池众多,有不少可以利用的地利,敌军的主力野战骑兵经过数次打击,已经不足十万人,一旦落入宋军的包围,则很难战退,而待敌军醒悟无法战胜后而开始撤退时,其身后又有宋军断其后路,一路上必定是血战连连,而等逃到长城之外时,只怕也剩不下几个人了。

虞允文等人摆弄着沙盘上的旗帜,详尽分析,配合着新得到的财赋与后勤的资料,已经是极尽详尽,再无疏漏。

赵桓专注于眼前,仔细观看,却总觉无法集中精神。

在他眼前,仿佛有无数红黑脸膛的农人模样的大汉,身上的铁衣噼啪做响,手中的长矛闪烁寒光,嘶喊挥戈,冲锋陷阵。

而在他们身后,则是满脸惊惶的女真骑兵,原有的骄横与自信荡然无存,一路伏尸遍野,破旗死马蜿蜒身后,而当先逃跑的贵族将领,竟是无人敢于回头一顾。

赵桓猛然摇头,将这种太过自信的情绪抛诸脑外,因为太过紧张,声音竟是有些嘶哑,他身着满脸疲劳的虞允文道:“你太辛苦了,这几日到得最后关头,已经几夜不睡,一会从朕这里下去,便去休息。”

虞允文微微一笑,并不应诺。他被赵桓赏识拔擢,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做到了枢密副使,可以说,就是当年太祖皇帝的故交赵普,提升发迹也没有这样的迅速。朝野之间,对他的升迁也很是关注,只是他士人出身,也是士大夫的一员,况且为人庄重,并不因年轻发迹而骄狂自大,待人接物风范如同做了几十年官的老儒一般。这样内秀自然是与生俱来,也是他学识见解远超常人之故,再加上有姚平仲等故交的支持,所以也勉强将官职做了下来,只是赵桓这种天高地阔似的赏识与提拔重用的恩德,在士人的心中,除了“鞠躬尽瘁”这四个字外,再也没有别的方式可以报答了。虞允文不管如何天纵英才,也无法破除时代的影响,对赵桓的重用,也唯有用拼死效力来报答。

眼看他如此反应,赵桓也不意外,若是往常也罢了,此时没来由有些心悸,不由加重了语气令道:“朕以腹心视你,累出个意外来朕何将如何料理?”

“是,臣遵旨便是,若不然,臣不累死,也被陛下令人打死了。”

虞允文向来讲究算无遗策,而一旦决定做出,却是极少挂碍。赵桓心里有些紧张他亦是发觉,便故意用很轻松的语气来回答赵桓。

他连连打岔,赵桓的心情也略微轻松。

却也难怪他如此,这样的战略动员,宋军几乎没有任何的预备队,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他,再好的计划也一定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意外,而任何一件不该出现的意外事件,都可能打乱整个宋军的做战计划,使得这一场大战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