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家丁(第2/3页)

将领的家丁是私人的武装力量,平时待遇最佳,镇将会把最好的地给自己的家丁,然后家丁转佃给普通的军户,从中获得粮食养活自己的妻儿家小,辽镇和蓟镇的家丁,都有自己的土地,甚至还有自己的家丁和广大的佃户,他们生活优厚,平时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只是训练技击的技巧,一旦出征,就护卫在将领左右,为其出生入死。

营兵可以逃,家丁绝不能逃,一旦被家主开革出去,就是万劫不复,从中产之家,成为赤贫都不如的乞丐般的家族,所以家丁的忠诚度是毫无疑问的,哪怕是必死的战局,家丁也不会抛弃将领先逃。

从大明中期之后,因为卫所制度的崩坏,募兵取代卫所兵,将领私兵和家丁化也就无可遏止了,朝廷也默认现实,到了万历年间,家丁也成为朝廷承认的武装力量,甚至有一些家丁,因为立功不少被授给正式的官职,同时朝廷也发给俸禄,当然,这一类的家丁十分稀少,并不常见。

更多的家丁平时是分散的,只有在朝廷有战事时,晓谕将领集结部下,在集结日起,家丁的供给,从粮食到盐菜银子,再到月俸,就是都由朝廷包下来了,在平时,朝廷是不负担家丁的费用的。

在蓟镇,一个有马家丁,一个月俸禄是一两五钱左右,还会有自己的土地和佃户,在家丁和普通人冲突的时候,将领肯定会支持自己的家丁,有很多明面和隐形的好处。

不过赵雷等人不愿为家丁,最关键之处就在于为家丁得改姓,跟着哪个将领就得改某将领的姓氏,从此成为别人家族的附庸,世世代代等于都卖断了契约,为着不多的好处,将自己和子孙都卖了,赵雷觉着不值。

但看着眼前的这些银子,赵雷等人只有默然,二百两,对他们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巨款。

“雷哥,俺们能将家人接到京城来了。”

“就算全族迁出边墙不大可能,最少咱们自己的小家能迁来了。”

“银子,俺活了小三十年了,还真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每个夜不收眼里都是露出狂热之色,他们月俸一两,最多是一两五,而且最多实发七成,经常还被拖欠两三个月,他们来自宣府和大同,还有山西几个镇,哪怕是蓟镇的夜不收,在当地都是很危险的职业,夜不收的家人多半也是居住在边墙附近,随时都有被异族侵犯的危险。

落到北虏手中,成年男子必死,女人为奴,孩童也得学习放羊,大明这二百多年下来,就算现在有相对的和平,边境上却随时随地会有小规模的冲突,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都有随时被杀死的觉悟了。

“你们随我来。”

短短时间内,赵雷便有决断。

到得惟功的签押房外,赵雷带头,其余的夜不收们紧随其后,众人一起跪下。

“这是在做什么?”

张用诚带着人正在外间忙碌着,一见这样的情形,呀然一声,便是与惟功一起出来了。

此时巴沙儿几个也过来了,与赵雷等人一起跪下。

“大人,您的赏赐太厚了,有这些赏银,小人的家族都能过上好日子,能内迁到好地方,不愁温饱。”

赵雷的家族紧邻边墙,随时有敌情不说,还缺水,是很差劲的地界,他一直想迁到东路的保安州,那里墩堡很多,可以保卫家小安全,而且有小白河等河流,不缺水,因为是军事要地,军户多,也不缺土地。

他们这样的人家,是民户不是军户,迁到这样的地方,就等着过好日子了。

但迁户费用太高,凭借一年几两银子的收入,养家糊口尚且勉强,想迁地为良,只能是做梦。现在有营中赐下的这二百两银子,足可迁走十户以上的人家了。

赵雷心中夙愿就是如此,否则也不会远离宣府到京城来了,此时银子到手,反有幻梦之感,当然,他对惟功的感激也是到骨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