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反击(第2/3页)

京中勋贵,十三四岁就破身,十五六岁就已经是教坊胡同老手的并不少见,欺男霸女之事,更不稀奇,五城兵马司管不住,亦不敢管,只有李如松为巡捕总兵时,那些勋贵好歹才收敛一些。

至于强抢民田,欺行霸市,那便是更多了。

勋贵与太监一样,名声都是极为不佳。惟功这种不仅自身没有那些毛病,还为京城做了不少实事的勋贵,名声之好,恐怕他自己都不大清楚。

在辽阳这里,却是截然相反,众人议论时,都是对惟功和辽阳镇极为不屑,连诛除林家兄弟之事,也成了狗咬狗一嘴毛。

“我有亲戚在都司衙门,听他说,总兵那边已经快要动手,听话的搬出去,不听话的直接派兵来剿。”

“城外的地他也要,不给咱们穷军户活路了。”

“大槐树百户李佑家你们听说没,辽阳镇就是因为这家的大丫和林绍忠打起来,又灭了人满门,现在这一家落在总兵府邸里头,不定怎么遭罪,那大丫,听说生的肌白似雪,眉若远黛,眼若春水……唉唉,好一个美人,就这么落到这禽兽手里了。”

“唉唉……”

众人无不惊叹,惋惜,孙承宗明显还看到几缕口水从下巴上滴落了下来。

“难道少国公少年得志,到辽阳就一反常态?”

孙承宗心里也是有些纳闷,火拼林氏三兄弟一事,他已经知道了,沿途军卫有塘报可看,他在路上已经见过,当时对惟功隐忍而后发的手段感觉很钦佩,不过要是如辽阳城的人们所说,惟功岂不就是欺男霸女?

“不管了,小四,我们去总兵衙门。”

鉴于四周的民怨情形,孙承宗很机灵的降低了语调,主仆二人,小偷一样,偷偷从这个快沸腾了的早点铺子里溜了出来。

……

……

李佑一家两口子,早早的赶往大槐树百户。

李佑换了新衣服,一顶六合一统帽,身上穿着青色的半袖衫,前后襟都有开袖,衣服又轻便又实用,穿在身上,倒真象大户人家的管家模样了。

李家媳妇穿着立领袄子,外罩长比甲,也是穿的利利落落的。

只有大丫没好意思跟来,李佑也是觉着惋惜……要是大丫把自己新作的短比甲和马面裙都换上,还不把百户里那些家伙的眼珠子都看掉了?那几身衣服用料都太好了,全是用绸子缎子做出来的,摸着比什么都舒服,穿在身上,人都显的好看了十倍不止,可今日回来毕竟是办正事,大丫抽不开身,李佑也只好把这全家衣锦还乡的心思,打消了三分之一。

就是眼前这样,也够他骄傲和自豪了。

以前他一家子,从年头辛苦到年尾,能落下五六两银子,还是舍不得吃穿用度才省的下来,这银子也不是好省的,抽到班操军,要贿赂上头,抽到差役,也要拿银子买,头疼脑热去买药开方子,这钱是救命的,小儿子过两年得开蒙识字,就算读不成书,也不能当睁眼瞎子,这么些年,总有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钱是用来救命的。

所以穷家小户,一年落的几两,不一心就在哪里播弄掉了,直到现在,李佑苦了十几二十年,手中的银子也没有超过二十两,十来两银子,就是全部身家,一家人没好衣服,没宅院,没家俱,全部资产,也就是这么多。

就这样,还算是一家人生的病不多,要是生个什么重病,银子怕是一文也剩不下来。

这就是当时辽东军户的普通状态,在很多地方的军户绝对还要比李佑过的凄惨的多,在那些乡村一样的千户所和百户之中,多少军户穷困潦倒,辛苦一年,一文钱也落不到手,吃的是草,做的牛马活,一年复一年,人生毫无希望可言。

论说起来,关外辽东的人们,生活的比当时大明内地的百姓,特别是江南闽浙两广一带的人们,要艰难辛苦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