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不计伤亡(第4/6页)

历史总是会有惊人的巧合出现的,现在的中美关系相当的好,日后可就不好说了。强大起来的中国,又岂是小小日本能比拟的?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十年的时间,未来的日子是世界上变数最大的时期,也是浑水摸鱼的好时候。沈从云想着不由的憧憬起来了。

一战前伦敦期货市场各种物质价格的飙涨,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啊。沈从云想到这个,不由的恶毒的笑了笑,这些年努力借钱发展经济,到时候连本带利的赚回来,还要赖掉利息。

工业部和总参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国人多。1900年的经济危机爆发时,沈从云下令趁火打劫,从欧美搜刮来不少技术人才。当然这些人都是单纯的搞技术的,在工业部里头不是拿主意的,基本上沈从云对付他们的办法,都是给高薪,然后丢尽实验室里随便他们去折腾。比如霍兰那个部门,前前后后沈从云就丢进去三十多名技术人才,主要是以机械制造为主。这几年发展下来,中国自行研制的内燃机,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唯一的遗憾就是目前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大批量生产还无法实现,不过潜艇用的柴油机,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了。汽车上的内燃机,采用的是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生产,专利费给的心疼啊。

……

绥化外围阵地上,征来百姓正在忙碌着挖战壕,一马平川的平原上,长长的壕沟将整个城区围了个里外三层。

“对,就这么缠着,当心点。”一个带着眼睛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在阵地上来回吆喝着。

“华甫,这玩意叫什么来着?”王士珍看着木桩上绑着的带刺的铁丝,有点不理解的问。

“铁丝网!军区特意调来的新鲜玩意,说是总统大人亲自关照的。”冯国璋的解释让王士珍眯着眼睛看着阵地上拉起的一行行铁丝网,口中嘀咕道:“这玩意有什么用?”

“有没有用我不知道,不过军区那边过来的参谋说了,这叫堑壕战。老毛子敢来,有苦头吃了。”

王士珍有点不相信的摇了摇头,口中嘟囔了两句谁也听不明白的俚语,慢慢的走到一道铁丝网跟前,仔细的打量了一番。

“别小看了这玩意,子弹想打断很难,炮火再密集也难以摧毁,就这玩意能有效地拦阻老毛子的集团冲锋,到时候老毛子卡在这一人多高的铁丝网跟前,正好是机枪的靶子。”

正在阵地上忙碌的年轻人笑着过来了,冲两位一个敬礼道:“北方军区后勤总队,中尉参谋杨志,见过两位大人。”

“青面兽?呵呵”冯国璋笑着问,身材瘦小的杨志脸上露出微笑,点头道:“是同样的名字。可惜,当初没能分到夜战部队,在后勤厮混无聊透了。”

王士珍一眼就对这个年轻开朗的后生有了好感,笑道:“怎么?想下部队啊,这还不容易?前方阻击打的艰苦,部队正好需要大批军官来补充,你在军校里是学什么的?”

杨志眼前一亮,啪的又是一个立正道:“报告大人,属下在军校学的就是如何带兵打仗,分配的时候运气不好,带着眼睛每人要,结果分到了后勤总队去了。这一次我是主动要求送装备下来的,就没打算就这么回去,两位大人给个面子,让我留下带兵吧。”

冯国璋对这个主动请战的年轻人有种说不出的好感,上前仔细的大量一番后笑道:“嗯,这小伙子我看行。戴眼镜怎么了?齐成功那个团里头,不是也有个戴眼睛的书生政委叫应妙才的,上了战场就敢和老毛子拼刺刀。你要愿意留下的话,回头11师下来了,我找齐师长说话,让你到他们的师去。”11师的阻击打的很艰苦,这些天打了几份电报来,要求军部补充中低级军官,第六军的其他两个师,在佳木斯打的也很艰苦,冯国璋哪里来的军官补充给11师,只能一边给军区打电报,一边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杨志属于送上门的,自然是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