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京的沦陷(第2/7页)

于是,美军全部退回来,然后开始——思考。

指挥官们命令士兵就地围坐一圈,召开临时会议,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办。

问:“我们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答:“当然是进城!”

问:“那么,实现目的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答:“当然是先压制或消除城墙上清军的火力威胁,消除对方居高临下的优势。”

问:“那么,在无法强冲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两点?”

“长……官,您该不是要让我们去爬墙吧?”

恭喜你,答对了!

前面我们说过,北京的城墙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大、最坚厚的城墙之一,爬是爬不上去的。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会有例外的,就看你相不相信,善不善于观察。

通过观察,美军发现大概是由于年久失修的缘故,广渠门有一段城墙的墙面并不是整齐光滑的,而是在砖块之间有很多的缝隙,形成了许多小洞和突出点。而更巧的是,这段城墙正好处于两段城墙连接处有角度的地方,正好是城墙上清军交叉火力的死角,上面还无人防守!

也就是说: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正好可以攀爬而上!

机不可失!

一部分美军重新发起冲锋,以佯攻掩护另外一些士兵溜到墙根下,然后他们开始手把手地往上爬,爬呀爬,终于爬上去了!他们用绳子将步枪吊了上去,大功告成!

已经爬上广渠门城墙上的美军猫着腰,从背后接近清军,开始扫射!

城墙上的守军还在认认真真地射击下面佯攻的美军,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美军竟然会从天而降,出现在自己的背后!而就在他们发愣的过程中,美军已经射杀了多人,清军士兵终于清醒过来,他们扔下枪就跑!

城墙上的美军打开了城门——广渠门就这样被美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美军轻轻松松地进入外城,而跟在他们身后一起进入外城的,还有英军。

跟俄军、日军提前出发不同,也跟美军按时出发不同,英军是四支队伍中唯一一支延后出发的队伍——孟加拉兵和印度兵一直睡到8月14日下午才出动,等他们到达原本分配到的广渠门前时,正好看到了美军开城门的这一幕,于是他们就没放一枪,跟在美军屁股后面进来了。

进入外城的美军在街道上转悠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地方可以通往内城,还是得攻城门。而英军却是有备而来,他们甩掉美军,先直取天坛,第一个占领了皇家园林,然后径直朝使馆区方向扑去。

使馆区在内城,看来英军至少还得攻下一座城门,不过他们并不需要这么做。

因为他们知道一条进入内城的通道——下水道。

在元大都时代时,都水监郭守敬从西北的昌平向东南的通州开挖了一条接漕船的人工河流——御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惠河)。它从西边的玉泉山开始,经颐和园里的昆明湖、积水潭、中南海,从崇文门城墙下穿墙而过直达通州,与京杭大运河相连。南方的粮船可以一直开到积水潭,积水潭旁边修建有许多大型皇家粮仓(所以如今积水潭旁边很多的地方都是以“仓”命名的),后来积水潭水域面积逐渐缩小,形成了今天的什刹海——也叫后海。而御河也年久失修,渐渐荒废,在穿过内城崇文门城墙下的这段河道,塞满淤泥、垃圾和粪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下水道,里面还竖起了一道铁栅栏,如果有人砸开铁栅栏,想爬进去也是可以的——就是条件不怎么样。

这样隐蔽荒凉之地,一般的京城百姓也不会清楚的,英军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使馆之围”时,趁着当时使馆区外武卫军中军的警戒有所松懈之际,窦那尔派出了一位信使,将一张标注皇宫、天坛和使馆区位置的北京地图秘密送往当时还在天津的英军,以方便将来进攻北京时英军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使馆。窦那尔也是不太清楚是否有这条下水道的,但他派出去的这个人,却是一个清国人,而且就是京城本地人,他从下水道里爬了出去,成功地将窦那尔的密信送给英军,并且把有下水道可以通往使馆区这个秘密顺便告诉了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