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东沦陷,日军史上首次跨过鸭绿江(第7/10页)

而这一天,丁汝昌正率领北洋舰队护航支援平壤的军队前往安东,无论是派兵的李鸿章、运兵的丁汝昌还是登陆的清军都不知道,就在他们抵达安东准备进入朝鲜时,平壤已经失守了。第二天(9月17日),大东沟海战发生。

叶志超一口气跑了六天,一路上他没有做任何停留,逢山过山,遇河过河,狂奔500多里。在朝鲜崎岖的山路中,平均每天跑出80多里,速度堪比越野车,竟然从平壤一直跑到了鸭绿江边,才心有余悸地停下脚步。

叶志超终于以两次逃跑结束了他在朝鲜的演出,而他的军人生涯也宣告结束了。

叶志超曾是淮军猛将,年轻时因为作战勇猛,经常在战场上拼命,大家都叫他“叶大呆子”,可是自从当了多年的军官后,他已经迅速腐化堕落、贪生怕死了,曾经的淮军猛将和八旗将领已经没什么区别。

除了全面腐败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染缸作用,他们也有很多的苦衷。李鸿章说过,大清是一间纸糊的破屋子,而他自己就是糊裱匠。即使如李鸿章位极人臣,很多事也是他想办而办不成的。世袭的八旗兵不仅是从出生起就是武将,也有很多转为文职大臣,大字不识一个,只是由于是“官二代”,就成为那些从小寒窗苦读的汉官的上司,无论汉官工作有多勤奋才能有多高,他们的头上总有“官二代”们来压制,李鸿章也是如此。

而当他们投身于洋务运动,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世界很无奈。

叶志超正是这样的“聪明人”,他清楚清国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一支军队的问题,而是整个军队系统的问题,不仅是整个军队系统的问题,也是整个朝廷的问题。叶志超对这场战争的前途充满根本上的悲观,他明白即使自己英勇,别人也不见得会来配合你,与其进行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不如保命要紧。

而叶志超清楚,李鸿章也一定会保他的。李大人虽然有很多的苦衷,但他也代表着一个利益集团,是朝廷中许许多多利益集团中的一个,而且是比较大的一个,自己与李大人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李大人不得不保住自己。

叶志超没有料错。当叶志超以临阵脱逃被判斩监候后,李鸿章动用他的关系将叶志超保了下来。罪无可恕的叶志超竟然又无罪释放。李大人不会杀自己的人,无论这个人有多么该死,所有淮系的人都明白了这一点。

日军夜渡鸭绿江

山县有朋以他的疯狂赌博赢得了平壤之战的胜利,而接下来的事情将要证明,这不仅是一个疯狂的人,还是一个会使诈的人。

攻陷平壤后,日军2.5万大军集结在朝鲜边境城市义州(今新义州)。

鸭绿江对岸,三万清军重兵集结。指挥他们的是德高望重的74岁的白发将军——宋庆。宋庆虽然也属于淮军将领出身,但他是山东人而不是安徽人。在平壤失守和大东沟海战战败,日本人已经到边境线后,清军的最高指挥官第一次由不是李鸿章老乡的人来担任。

这是朝廷帝党和后党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个情况我们以后再介绍。现在我们只要了解,利益集团不仅出现在封疆大吏之间,也出现在最高权力中心——皇宫里。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了,大家还在互相拆台。

出发之前,74岁的宋庆颤巍巍地写下血书:死守国土!

宋庆以九连城为中心,将兵力分布在近百里长的江边,沿鸭绿江布防。清军日夜赶工修建了高三米、厚一米的连环堡垒,堡垒上每隔一定的距离都有一座炮台,可以俯射江面。堡垒外埋设地雷,再往外就是鸭绿江天险,日军渡江作战难度很大。

了解到清军的防卫情况后,山县有朋一反常态,并没有急于出战,而是严令主力部队全部回缩。然后一支支小股部队派出了,他们每天在江边来回奔跑,摇旗呐喊,做出进攻的态势,而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掩护一伙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