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锦衣千里 第一百零八章 南下密命(第2/6页)

他前脚刚进房间,朱元璋的贴身侍卫后脚便跟来了,他就像个木偶人一样,一进门就将密旨交给李维正,抛下一句话,“皇上给你的密旨,皇上口谕,此事事关重大,你必须拿到确凿的证据。”

然后就消失在沉沉的黑夜之中。

李维正关上了门窗,又将窗帘拉上,将门反锁了,这才取出朱元璋的密旨,上面只有一句话:‘着令锦衣卫千户李维正密查广东南海卫走私日本白银一案。’

果然是和日本有关系。

李维正闭目坐在椅中,脚高高地翘在桌子上,手轻轻地捏着自己的印堂,没有什么意外,一切都在他预料的轨道上行走,‘日本、菊池兄妹、走私白银、秦王、刺杀太子’,把这几个关键词连在一起,一切疑问便迎刃而解,很明显,这就是朱元璋升他为千户的根本原因,因为他确实是调查此案最适合的人选。

不过从朱元璋的口谕‘必须要拿到确凿证据’这句话来看,他心中其实也很矛盾,他其实打了一个活扣,就看自己怎么解开这个结了,解得好就没有事情,解不好他李维正就人头落地。

李维正不由又想起了燕王朱棣,这也是他将来要面对的一大挑战,从目前来看,历史仍然在沿着既定轨道前进,并没有因他的到来而改变什么,或许是因为他的能量太小,不足以撼动历史这艘大船,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也许能改变什么,但无论如何,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或许,他该考虑给自己准备一条后路了。

……

李维正背着手慢慢来到了锦衣卫总衙后面的诏狱前,这里是大明百官闻之色变的地方,这里面充斥着各种骇人听闻的刑具,在这里被处死了数以万计的犯人,有贪官污吏,但也有无辜的官员和他们的家眷,在这里没有刑满释放的说法,都是严刑审问,然后秉承皇上的意思定案,或杀头、或流放,若定不了案就长期关押,直至受尽折磨而死去,所以大量的犯人都是挺不过受刑而死掉,每天半夜都会有来运尸体的马车。

诏狱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占地面积很大,各所在这里都有自己独立的牢房,按照不同案子关押人犯,李维正来到最西面三所的牢房前,今晚是一名叫陈瑛的百户当值,他是不久前才被李维正一手提拔,见千户到来,他立刻半跪下行了一礼,“参见千户大人。”

“我来看一看人犯!”

李维正背着手走进了狱中,牢房中很阴暗,充满了死亡的腐臭气息,条件也很恶劣,一间间牢房用手臂粗的铁栅栏相隔,这几年大案较少,牢房关的大多是从附近地方上抓来的贪腐官员,若地方较远,锦衣卫则当场办案、当场杀人,但大多数牢房都空关着。

或许是在锦衣卫习惯了,李维正的心也渐渐变得麻木起来,牢房里的哀求和痛苦呻吟声他也无可奈何,放人是不可能,他没有这个权力,只有蒋瓛才有权力批准放人,另外就是全国大赦了,这种情况十年也难得遇到一回,另外就是一种灰色脱身了,靠钱来买通。

这其实就是锦衣卫中的一种潜规则,一些没有定罪的人若家里有足够的钱,就会出重金收买锦衣卫官员,以乔装尸体的方式把人弄出去,在锦衣卫中备案已亡,从此换一个身份,在人间蒸发,也有锦衣卫官员看上了某个漂亮的女犯,用这种方式把人带走,像赵岳直接在抄家时把人弄走也是一种办法。

这种潜规则在明朝中后期的各个监狱中尤其盛行,明初也有,只不过并不普遍,明初朱元璋的严刑酷法对士大夫们有着强大的威慑作用,还无法在上层中形成这种灰色文化,而仅仅在底层有个案发生,相反,在权力泛滥且失去监督的锦衣卫诏狱中,这种情况却相当普遍,尤其在几年前的郭恒案和空印案时,大量的人被抓捕入狱,每天死去的人堆积在马车中被运走,根本就无暇确认是否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漏洞,许多稍有权力的锦衣卫都会利用这个漏洞获取暴利,上面也睁一眼闭一眼,不断下属的财路,但也仅限于没有被定案而长期关押的人犯,定了案之人则没有人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