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高丽鼙鼓初响起 第二十二章 庶叔积善(第2/3页)

片刻,杨巍将父亲杨积善领进了书房,杨元庆笑着行礼道:“几年不见四叔了,身体可好?”

杨积善是杨素的四子,曾在宫中做过几年宫廷侍卫,后来又从军做了两年团主,然后便赋闲在家,一晃就过去了二十年,现在他也四十余岁,也算是杨元庆从小打交道最多的一个叔父。

杨积善也是在杨元庆叛出杨家后便再也没有见过他,此时眼前这个大气沉稳的年轻高官竟让他想起了初见元庆时的情形,元庆来杨府的第一天便将自己教训一通,那时他才三岁,但他那俨如十几岁少年的眼色与语气却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

杨积善不止一次后悔过,那时元庆饱受杨家歧视和压迫,如果自己能早识货,好好善待他,这该是一笔多好的买卖,偏偏自己也瞎了眼,好在巍儿现在和他的关系很好,使杨积善多多少少寻到一点安慰。

“元庆,好久不见!”杨积善有点拘谨,干笑了一声。

“四叔请坐!大家都是自己人,随意一点。”

杨元庆热情地请杨积善坐下,又给杨巍使了一个眼色,杨巍会意,对父亲笑道:“我去倒茶,父亲想要喝茶还是酪浆,或者来一杯大利蒲桃酒?”

杨积善拉了儿子一把,低声斥责他,“坐下!别像猴子似的乱跳。”

杨积善不喜欢儿子没上没下,在上司面前,一点下属的态度都没有,这可不行。

杨元庆给旁边一名丫鬟笑道:“倒三杯茶!”

丫鬟下去了,杨元庆和杨积善又聊了几句家常,丫鬟便端了三杯热茶上来。

“四叔,请喝茶!”

杨元庆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目光迅速瞥了杨积善一眼,见他低着头心事忡忡,又看了一眼杨巍,杨巍用大拇指指了一下自己,意思是说父亲是为自己的事情发愁,杨元庆心中便有数了,便开始将话题转到正事上来。

“四叔,现在杨家还是郑夫人掌财权吗?”

杨积善点点头,“目前还是她,不过听说大哥已经有换人的意思了,只是必须要他回来,召开族会后才能换。”

“换郑夫人是大家的一致要求吗?”杨元庆又问。

“那当然,大家都对她忍无可忍了。”

杨积善叹了口气,“如果再不换,杨家真的就要分裂了,二叔那一房已经明确表态,如果今年之内不换,他们就要求分家,还有文思、文纪那两房,他们也是这个态度。”

其实杨元庆倒不希望换郑夫人,郑夫人的强势存在,是杨家内部不和的根源,只要杨家内部不和,甚至分裂,父亲杨玄感的造反就不会那么顺利,也就不会那么着急造反。

杨元庆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拖住杨玄感的后腿,让他有所顾忌,家族不和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除了郑夫人留任是一个家族不和的导火线外,嫡庶平等,也将是一个造成家族内部矛盾的冲突点,杨元庆今天把杨积善请来,就是为了这个。

“四叔,有一件事我先挑明态度,就是关于我父亲有趁乱起事之心,我绝不赞同。”

杨积善一惊,他没有料到杨元庆竟然会这么坦率地说这件事,他不知该怎么回答,便喃喃道:“这件事我也只是听你三叔偶然说起,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

杨元庆很早就了解这个叔父,平庸、胆小怕事,所以他决定用这件事为突破口,说服杨积善配合自己。

“四叔,我父亲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无非是圣上这些年一直在打压杨家,令他心中不忿,可杨家想过没有,无缘无故,圣上为什么要打压杨家?”

“这个可能和你祖父有关,我们都认为是你祖父过于位高权重,所以遭圣上所忌。”

“如果你们这样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杨元庆叹了口气,他见杨积善一脸愕然,便摇摇头道:“乐平公主告诉过我,祖父曾经有过一些不臣的言论和举动,才深被圣上所忌讳,开皇二十年,祖父和当时还是晋王的圣上一同出征突厥,晋王曾经答应过祖父,他若为太子,将来封祖父为越王,承认弘农杨氏为远房皇族,祖父欣然答应,这是其一,其二便是杨家宅第奢华,制拟宫禁,已经超出了为臣者宅邸占地,连皇族都比不上,杨家却茫然不知,圣上焉能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