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三十二章 致命疏忽(第2/3页)

夏侯端用马鞭一指下面的隋军,低声安慰他道:“杨元庆其实只带来三万骑兵,其余军队都是刘武周的降卒,训练薄弱,齐公不足为虑。”

李元吉已经厌烦了夏侯端老太婆似的叨念,无非就是要自己守住城池,不要轻言放弃,他瞥夏侯端一眼,冷冷道:“还有李叔良的一万五千降卒。”

说完,他催马调头而去,将夏侯端晾晒在一旁,夏侯端望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叹息一声,哪有直呼自己叔父名讳的道理。

长史窦诞也摇了摇头,对夏侯端道:“他毕竟才十六岁,还在孩子,夏侯将军就不要太为难他了。”

“孩子?”

夏侯端一肚子火向窦诞发作了,“我十四岁率军打仗,十六岁积功封仪同,早已身经百战,你十三岁为朝请郎,便能上朝奏事,杨元庆十岁就戍边打仗,可我们这位国公爷已经十六岁了,你还说他是孩子,他抢民女、玩女人时,你怎么不说他是孩子,骄横放纵,小事不为,大事不能,他就是这种人,你别以为自己是他姐夫就替他掩饰!”

窦诞年约二十七八岁,是窦抗之子,文才武略,弓马娴熟,他娶了李渊的次女为妻,是李元吉的姐夫,李渊命他为太原留守府长史,协助李元吉守城。

他也被夏侯端一通斥骂惹恼了,脸红脖子粗地分辩道:“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吗?他是主公的儿子,就算再不济我们也要辅佐他,除了说他是孩子,我还能怎么给主公解释,说他荒淫暴虐吗?”

“你至少应该给主公说实话!”

两人争吵得面红耳赤,就在这时,天空忽然传来一声苍鹰的鸣叫,两人抬头,只见一只苍鹰从斜刺里盘旋而来,夏侯端一眼看见鹰腿上系的一根红色小管,他顿时惊喜道:“是信鹰!”

一名鹰奴早已奔上城头,他大喊着向苍鹰招手,雄鹰收翅,落在他的手上,鹰奴取下信管递给一名士兵,自己则从袋子里取出一块鲜肉犒劳信鹰。

士兵奔上前单膝跪下,将信管呈给夏侯端,“启禀大将军,是河东城的鹰信。”

信管上刻着‘河东’二字,夏侯端有些手忙脚乱地抽出信,匆匆看了一遍,眼中露出了惊喜之色,回头对一脸期望的窦诞道:“我们援军来了,已经过了河东郡。”

窦诞大喜,连忙问:“是谁率领,多少军队?”

“是秦公率领,一共五万军队!”

窦诞兴奋得直拍额头,秦王李世民来了,这是丞相英明的决定,不再像上次那样,用一个畏手畏脚的人,结果还没有北上便被灭了,使太原城被动之极。

窦诞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又对夏侯端道:“既然我们知道这个情报,杨元庆也会知道,他必然会在这几天发动攻击,我们要加强戒备。”

“可是他拿什么进攻?”

夏侯端的目光向丰州军的大营望去,至今为止,他没有看到任何大型攻城器的出现,太原城这么厚实的城墙,他们还想钻城进来不成?

“夏侯将军可不要轻视杨元庆,他极善奇谋。”窦诞有些担忧道。

“我知道他善奇谋,也没有轻视他,我只是就事论事,一个没有攻城准备的人,跑到太原城下才四处找树木造攻城器,这样的大将能攻得下太原城,我把头给他。”

夏侯端不屑地冷笑了一声,转身下城去给李元吉送信了,窦诞目光投向杨元庆大营,他眉头皱成一团,直觉告诉他,这十天以来,杨元庆一定做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

如果窦诞出城,或者他再站高十丈,他便会发现杨元庆的秘密了,可惜在他站的角度,他发现不了,太原城任何一个人都发现不了。

在城外除了护城河外,太原守军在百步外和两百步外,各挖掘了两条壕沟,壕沟宽达一丈,深六尺,两条壕沟之间有通道连接,这是为了将防御线推到外围,针对刘武周军队弓箭射程短以及没有骑兵而设计,一万唐军弩手躲在壕沟内拒敌,这两条壕沟发挥了巨大的防御作用,曾射杀了三万余刘武周的攻城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