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已埋(第2/4页)

郑智手拿西夏国玉玺,接过吴用递上来的一张金色圣旨,把大印盖在圣旨之上,口中还道:“皇帝陛下,还请看在两国生灵涂炭的份上,上前去规劝几句嵬名仁明,放下兵刃,也有厚待。”

李乾顺早早被提到了一旁,站姿有些奇怪,跪拜三天带来的后遗症还未消除,口中答道:“理应如此,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如今党项民少,不可再有消耗了。”

也不知李乾顺话语真假,郑智也不管,便叫人架着李乾顺往前而去。李乾顺身上依旧穿着一身龙袍,这身龙袍倒是浆洗得闪闪发亮。

嵬名仁明就在城头,远远就看到了几十个军汉带着李乾顺出阵而来,身旁本已架起弓弩的士卒也把弓弩放了下来,这身龙袍,除了西夏皇帝,还能有谁?

“大帅,陛下当前,如何是好?”

嵬名仁明皱眉答道:“且看宋狗有何条件再说。”

条件自然来得快,圣旨也到得嵬名仁明手中,开城投降就是唯一的条件。

嵬名仁明看完所谓的圣旨,直接把圣旨扔下城去,也不说话。

李乾顺便出场了,被军汉们押着往城下走近,待得二三十步远,李乾顺开口喊道:“仁明,开城吧,随朕去汴州,大宋的皇帝必然不会拿我们怎么样的,兴许还能再回故土。”

嵬名仁明听言,口中答道:“陛下,切不可信了宋狗的话语啊,此去汴州,哪里还会有大夏之国。你死我活的局面,岂能束手就擒。陛下放心,臣一定救你回来!”

李乾顺心中一惊,城头上的那个仁明,似乎再也不是在自己身边读书玩闹的小孩了,已然有了自己的主见。

“仁明,嵬名一族,已是阶下之囚,唯余你一人。此战前途未卜,党项之民所剩无几,再惨烈一战,他日之党项如何还能东山再起啊?宋人何其多,万万之数,用命换命,实不可取也。”李乾顺心中大概真想到一个民族的传承问题,男人都死光了,还谈什么党项。

北宋之人口,一亿两千万,万万之数不假。党项最兴盛之时,也不过三百万人口左右,还连年征战不休。

“陛下,只要臣不败,宋狗必不会杀陛下。臣若胜了,大军南下,长驱直入,宋狗更不敢杀陛下。谈和之时,便是陛下归国之日。陛下安心,臣百死也要救陛下回国。臣若投降了,党项再无翻身之日。陛下明鉴啊。”嵬名仁明极为聪明,分析得也有道理。

嵬名仁明不败,宋人大概就要拿李乾顺来做要挟。嵬名仁明胜利了,宋人更要拿李乾顺做筹码。李乾顺似乎立于不死之地。若是嵬名仁明投降了,那么一切皆休,生杀予夺不过赵佶一句话语。

李乾顺闻言,心中忽然升起了一些希望,嵬名仁明说的不无道理。回头一想,就算自己去了东京,只要西北战事不停,自己这个西夏皇帝自然还有大用处,想死都难。

两人心中皆是如此去想。想到此处,李乾顺竟然不再开口说话。

左右军汉见这位皇帝陛下不说话了,面面相觑几番,架着这位皇帝陛下回头而去。

待得李乾顺回来之后,随行军将禀报几句,郑智面色如水,点了点头道:“嵬名仁明倒是好算计,皇帝陛下也是好算计啊。如此也罢,把党项嵬名一族皆拉到阵前来,大概嵬名仁明也是想看到这一幕,嵬名一族死绝了,皇位也就没有旁人了。”

李乾顺闻言大惊,连忙开口道:“郑相公,不可啊,适才我真心诚意劝降仁明,奈何仁明不听,此罪不在我,只怪李仁明抗旨不尊,犯上作乱,包藏祸心。郑相公明鉴。”

“陛下放心,又没说要杀陛下你,来人,且带皇帝陛下先去休息。”郑智面色阴沉,话语也是极为讽刺。

几个军汉提着李乾顺就走,李乾顺依旧大喊:“郑相公,容我再去劝一下,容我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