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成何体统(第3/4页)

有些事情,赵佶始终过于敏感,起了猜疑的种师道与当朝太子夜里相聚,这种事情实在有些不正常,何况种师道在赵佶看来,还是在军中一呼百应之辈。

“父皇,儿臣无德无才,不比三弟,所以向来严于律己,不敢有丝毫逾越,每日战战兢兢,生怕有所纰漏,时闻朝中有人议论谌儿幼童封国公之事,便是马上主动上书请辞。儿臣才薄德寡,身居太子,治国之道,乃大智慧所为,每每念及于此,只得日夜担忧,辗转难寐。父皇,儿臣兴许不太适合……”赵桓话语,越说越悲,已然涕泪俱下,一副担惊受怕的模样。

以退为进,不过如此,便是别人借着自己的名义给儿子请辞的事情,赵桓都认了下来。赵桓给人的印象向来谦和温驯,或者说难听大一点,便是有些唯唯诺诺。此时被人弹劾,如此表现也属正常。

只是这正常的表现,赵佶看在眼中,也要多想,想的便是为何有人要与赵桓过不去。一个如此太子,虽然赵佶更喜欢赵楷,但是并不代表赵佶讨厌赵桓。赵佶只是对赵楷更欣赏,一个父亲怎么可能因为欣赏一个儿子,就没有理由的讨厌另外一个儿子。

涕泪俱下的模样,话里话外的意思,让赵佶难免有些难过,一个太子,当到这个地步了,还要怎么样?

“别哭了,有妻有子成家立业的人了,还一副哭哭啼啼的模样,时下你是不是也听了些流言蜚语?”赵佶问道,流言蜚语不外乎德才兼备的赵楷当立,这种声音一旦出来,必然止不住,只会越传越广,赵佶岂能听不到。这大儿子被吓得每日战战兢兢的,赵佶想来也知,必然更这些流言脱不了关系。

倒是赵佶也为难,总不能因为一些流言就疏远自己喜爱的三儿子。又止不住人谈论这些宫闱秘事。

“父皇,儿臣并未听过有何流言蜚语。只是昨夜碰到了王黼秦桧与三弟同在遇仙楼,不免心生羡慕,儿臣在这东宫高墙内住了二十年,一年不敢出门几次,只为端正品行,不敢逾越。多闻三弟德才于民间,昨夜也见得三弟词作斐然,众人皆赞,实在心生羡慕,更想出门多走走,却是又不敢出门多走动,儿臣心里有苦难言啊,只愿父亲仁慈见谅。”赵桓显然是没有亲眼看到赵楷作词的,但是这种事情也不用猜。赵桓所表达的,不过就是说自己如何苦,如何羡慕别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父亲诉诉苦。

却是赵桓话语之中也透露出了许多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在暗示赵佶,有些人似乎在与他争。今日弹劾自己的奏折也不是那么单纯。

赵佶闻言,看着自己这个微胖的大儿子,眉头轻皱,也不知听懂没听懂,只道:“许久不曾一起用膳了,今日便在这里吃午饭。”

“儿臣这就下去吩咐一下,父亲稍后。”赵桓听得赵佶的话语,也不知赵佶有没有听进去,但是也不着急,更不多说,也知话语只能点到即止,多说反而有反效果。

周度文此时正在去遇仙楼赴宴的路上,昨夜宿醉,此时周邦彦看起来状态也是不佳,却是心情极佳,走路都带风。

郑智也在忙碌,营中来了不少商户。郑智一箱一箱的金银器物、玉石珠宝搬了出来,展现在这些商户面前,等待这些人估价,便是要凑出现银出来,荣小容的赎身,就在这里了。

显然郑智的荷包也不宽松,或者说郑智的荷包从来没有宽松过。西夏并不富裕,主要的财物早已从西北直接往河北运了去。郑智到东京,就带了这些金银珠宝之类的,要一大笔钱,也就只有卖这些东西了。

赵桓与赵佶用膳闲谈,说着说着赵桓也把昨日碰到赵缨络的事情一并说了出来,还把自己猜测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赵佶听闻赵桓说赵缨络与周度文可能生了情愫,心中只觉得有些不爽快,连忙派人把赵缨络也叫到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