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4)(第2/6页)

得知秦王识破了自己修建郑国渠的阴谋,面对始皇帝的屠刀,郑国坦诚修郑国渠有延缓韩国灭亡的目的,同时他又一次分析了郑国渠对秦国的巨大作用,始皇帝也明白郑国渠已经劳民伤财,如果半途而废,先前的付出就都成了泡影。最终始皇帝决定,把郑国打成政治犯,责令他戴罪立功继续修建郑国渠。

郑国渠修建虽然是偶发事件,但从此始皇帝对所有投奔秦国的外籍人才都起了疑心。他认为这些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对秦国忠心耿耿,而且来秦的外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难保其中没有几个像郑国这样的间谍,如果他们在暗中破坏秦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危害巨大,以此为据,始皇帝签发了逐客令。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各方面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和秦国的人才引入机制有很大关系,始皇帝一叶障目,驱逐外国投资者和技术移民,说明他对问题的思考太过简单。如果这条法令真的被实施,严重的人才流失,将给秦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幸运的是上天给他派来了李斯,阻止了逐客令的实施。

自公元前247年起,战败的联军再也没能组织起合纵队伍,合纵抗秦的故事也再没上演。而此时的秦国,也需要及时调整战略,不动声色休养生息,所以暂时没有去找列国的麻烦。从小便才华横溢的嬴政亲政后,如何有效整合六国成了秦国朝堂经久不息的话题,而提出有效策略的人正是李斯。

李斯,楚国人,家境贫寒,座右铭:知识改变命运,主要经历:由于父母官的推荐,刚毕业不久,年纪轻轻就被举荐成为一个仓库保管员,后应聘秦国,最高职位丞相。特点:洁身自好,在做仓库保管员时,从不倒卖仓库的粮食。

李斯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在做仓库保管员时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和粮仓里的老鼠贫富差距很大,生活质量差别甚远,通过研究,李斯认为生存的环境决定了生活的质量,把这个科研成果适用到了人的身上,李斯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完全在于能不能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

一心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的李斯,不顾单位领导的挽留,离家出走,拜闻名天下的大学问家荀卿为师,学习法家思想,具体说就是帝王之术。在异国求学期间,他苦心钻研学业有成,并结识了韩非等一大批知识界精英。

李斯求学有成后,根据他善于分析国际形势的专业特长,出于职业前景的考虑,他没有选择回国效力,而是决定到秦国去打拼事业,因为他知道除了秦国,他最终都会步回生活的老路,不可能得到任何国家的重用。虽然李斯选择会遭受许多人对他缺乏国家荣誉感的谴责,但他不后悔。

李斯选择了去秦国效力,历史也选择了李斯。此时的秦国,经历了很多年的机构改革,已经形成了重用草根精英人才的优秀传统,秦国一直在进行领土扩张的长远战略规划,国家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人才,最重要的是,秦国有着一统天下唯我独尊的野心,这正好跟李斯向往的人生轨迹重合。

公元前247年是李斯难忘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他找到了在秦国的第一份工作——吕不韦的门客。李斯认为常在领导家活动,能被大领导始皇帝发现的机会肯定要多一些。然而现实情况让李斯很寒心,每天像李斯这样去投靠吕不韦的人,有如过江之鲤,数不胜数。吕不韦听说李斯前来投奔,根本没当回事。

李斯应该是个优秀的广告策划师,当看到吕不韦把他当成一般门客时,他及时打出了师傅荀卿这张名片,果然听说李斯师从大学问家荀卿时,吕不韦激动得鞋都穿反了,出门亲自相迎,并安排李斯做了《吕氏春秋》的总编辑,实地考察这个叫李斯的小伙子的文学功底和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