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5)(第4/5页)

听说秦、魏联合伐楚,楚国令尹李园没有惊慌失措,根据他多年阴谋诡计的经验,他想出来利诱秦国总指挥辛梧的办法来解决危机。李园亲自出马,化装成楚国说客,以秦将井忌为鉴,提醒辛梧如果秦军得胜,秦、楚修好之后辛梧肯定性命难保。出于同情心和好事做到底的考虑,李园为辛梧设计了按兵不动的妙计。

辛梧采纳楚国好心人的建议,迟迟按兵不动,直到半年后才发兵攻楚。为楚国争取到了组织防御的时间,楚国也因此暂时免遭了灭国的危险。李园凭借阴谋诡计,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楚国的命运,成为楚国有胆有谋的不世之臣。最可怜的是辛梧,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名将的序列,却被李园硬生生地拉回地狱。

纵观战国大局,唯有秦国独好,始皇帝摆平了魏、楚、燕等国的各项事宜后,又把目光对准了赵国,由于地缘政治的需要再加上赵国自身能力的缺陷,始皇帝打算把赵国当作他统一六国的突破口。公元前234年,始皇帝任命大将桓齮为灭赵总指挥,正式出兵伐赵,桓齮也意识到了领导的决心,他发誓不破赵国终不回。

赵国平时疏于军队建设,外围防守松懈,面对秦国攻击,毫无还手之力,桓齮大军长驱直入,一路攻城略地来到赵国北大门武城,没想到在武城遇到了赵将扈辄率领十万大军的支援。听到赵军数量,桓齮开始有点小紧张,但几天之后他就明白了,原来赵军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赵将扈辄根本就无回天之力。

赵王迁在危难关头派贪生怕死的扈辄去抵挡秦国进攻,国家生死存亡任用庸才,难道是赵王迁被秦国进攻吓傻了?扈辄这样胆小如鼠的将领赵王迁都能用,是因为赵王迁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在赵国对抗秦将领的任命上,不是以能力的大小作为考量的,而是以谁能听赵王迁的话做标准的,这也跟赵国政局有关。

赵王迁接替老爸坐上赵王位置后,一直地位不稳,因为赵王迁本不是赵国法定继承人,因他老妈受宠赵悼襄王废长立幼,他才有今天,所以很多人不服气,赵王迁本人能力不大,但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对国家政事却不闻不问,是当时国际闻名的昏君形象代言人,赵国上下早传出欲用哥哥赵嘉取而代之。

赵王迁在国内地位不稳,国内的那些老臣对他的态度也不热不冷,没办法他只有努力培养自己的班底,一方面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当这些人取得成绩后,可以增加他治国的威望。出于这样的目的,在这次抵挡秦国进军中,赵王迁放弃庞煖这样的大将不用,而是选择了扈辄率军抗秦。

由于扈辄能力所限,赵国再现长平惨剧,十万赵军被桓齮全歼于武城,赵国的最后一点家底被赵王迁败光了,赵国眼看回天乏术,赵王迁心如死灰之际想到了一个人,也就是这个人又一次延缓了赵国的寿命,他就是李牧。

公元前233年,在赵国一路高歌猛进的桓齮暂时休整之后,穿过上党,翻过太行山,突然出现在赤丽、宜安之前。这两座城池是赵国漳水以西最后的屏障,攻破二城,赵国也就名存实亡了,赵国的防守能力依旧,几天工夫两座城市就被秦军攻破。消息传回邯郸,舆论大哗,有人就已经开始收拾准备跑路了。

李牧正在边关戍边,突然收到赵王迁的鸡毛信,要他赶紧回援救驾。领导有难不能耽搁,李牧冒着匈奴进犯的危险,带领边防军日夜不停地赶往邯郸。赵王迁调动李牧抗击秦军,算是估对了形势,放眼赵国,战斗力能跟打仗不怕死的秦军有一拼的军队,只有李牧的边防军。

李牧在全国人民的期盼眼神中来到了漳水东岸,此次他接到的战略目标是驰援赤丽、宜安,保着赵国的西大门,可令人看不懂的是他没有渡漳水投入战斗,而是宣布大军就地安营扎寨,筑造防御工事,准备抗击秦军。不是李牧不懂军事,而是他太懂战争了,如果此刻按领导意图主动进攻,赵军肯定惨败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