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1)(第2/7页)

在领导面前,深通权谋之道的李斯当然不能说领导偶像的坏话,他告诉始皇帝韩非在学校期间就是自己的榜样,自己的才学和韩非相比相差甚远。始皇帝一听很高兴,要求李斯想法去挖韩国墙角,高薪聘请韩非到秦国任职。李斯心里那个后悔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早说自己和韩非素不相识呢。

李斯告诉始皇帝,韩非虽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恐怕很难为秦所用。韩非本身就是韩国公子,国家观念非常强,此人个性十足,恃才放旷目中无人,这些年在韩国无所作为就是性格惹的祸,况且作为韩国公子,韩国和秦国素来有仇,即使去请他也不一定愿意来,当然韩国也不一定让这种人才外流。

看到始皇帝执意邀请韩非来秦国工作,李斯为始皇帝献上了一个阴险的计策,他让始皇帝发兵攻打韩国,迫使韩王交出韩非。李斯的借刀杀人之计可谓损到了家,一旦攻打韩国,一种可能是韩国被逼交出韩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韩王会迁怒于韩非,将其杀掉,不管出现哪种可能,韩非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李斯以为始皇帝争夺人才为名,组织大军攻韩,这次名义牵强的战争让韩国陷入了两难境地。以韩国国力想和秦国搞军事对抗成功率极低,如果为泄愤杀掉韩非,秦国肯定会以韩国不识相灭掉韩国,为了韩国的最高利益,韩王决定把韩非交给秦国。这种结果是李斯最不愿看到的,也为韩非的悲剧埋下伏笔。

公元233年,心情复杂的韩非坐上驶往咸阳的马车。尘土铺天的古道上,在韩王安排下去辅助秦国的韩非百味陈杂。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国安邦,可笑的是祖国吝啬于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四十多年的雨打风吹,他早已经心灰意冷,秦国却在这个时候给了自己实现梦想的舞台,难道自己要帮助秦王征服天下,包括韩国么?

的确,作为一名韩国贵族和一名忠实的爱国者,在去秦国的路上韩非非常纠结,自己到了秦国会怎么样呢?自己的专业是治理国家,这些理论是花费了大量韩国人的财富才换来的,如果贡献给秦国,最终秦国肯定会用自己的理论来消灭韩国,这怎么能对起韩国父老?还有如何面对昔日的小心眼同学李斯呢?

始皇帝对自己的偶像莅临秦国一事非常重视,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炒作天才,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对这一即将到来的时刻进行了憧憬和预测,并且还发表自己将会现身街头迎接韩非的到来。果然在韩非进入咸阳时,街头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始皇帝更是早就出城十里亲自相迎,面对如此礼遇,韩非也表现出了些许的激动。

韩非到秦国之后这些天里,时刻被始皇帝的盛情款待感动着,不过韩非是个头脑清醒的王二代,他没有因为始皇帝的好吃好喝招待迷失了自我,更没有忘记来秦国访问的原因和目的,想到祖国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解韩国被攻的危机。他写了一本《存韩》论文,报于始皇帝,规劝其休兵止戈,放过韩国。

韩非在《存韩》一文中亲切怀念了韩国作为秦国的小兄弟多年来对秦国的痴情和效忠,用近乎哭诉的方式阐述了始皇帝考虑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的必要性,但始皇帝不是慈善家,而是欲称霸天下的战争狂人,想要让他罢兵,不来点实际利益是不行的。

为了挽救祖国的大好河山,韩非不但强调了韩、秦友谊,还给秦国制造一个比韩国更为可怕的假想敌——赵国。他告诉始皇帝,赵国刚刚取得的肥下大胜,在胜利的鼓舞下,赵王迁肯定又会趁机准备搞合纵以扩大对秦的胜果。秦国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考虑如何消灭赵王迁的阴谋诡计,而不是欺负弱小的韩国。

始皇帝对韩非的这些论调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最后认为,韩非的话绝非危言耸听,秦国攻韩确实有弊端。韩国几十年来在秦国的剥削之下,虽然地盘缩小,综合国力衰弱,但韩国地理位置优越,是把持东南西北道路咽喉要塞,城坚池厚、易守难攻,要想灭韩绝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