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3)(第2/5页)

秦始皇知道大家心中的想法,因此就向大臣询问分封的必要性,这种与虎谋皮的问题当然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正在秦始皇无可奈何之际,李斯再次为他解了围。李斯说:“分封制度固然是传统,但缺点也很明显,分封导致权力分散,必然引起祸端,最好是实行郡县制,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国家才能强盛稳定。”

要说李斯作为一个外籍人士,能在秦国混得风生水起,其智慧可见一斑,这次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上,李斯的一番话正说到秦始皇的心坎上,秦始皇当即表扬李斯忠心为国,并当时拍板无需再议,就按李斯意见实行郡县制,然后命李斯实施。李斯就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李斯也因此被封为丞相。

虽然郡县制被确立下来,并在李斯的主持下有序实施,但是有关利益分配问题的争论并没结束。大多数的文武百官还在为没能分到一块地盘耿耿于怀,还有一些一根筋的文人儒士也凑热闹坚决反对郡县制。因此郡县制推行起来非常缓慢,有些人甚至打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的主意,进行软对抗。

其实在反对郡县制的两拨人中,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目的,那些文武百官反对是因为郡县制阻碍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而那些文人儒士反对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封王那些文人儒士是没有份的,他们认为,郡县制对国家不利,分封制对国家有利,应该实行分封制。

虽然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历史大局着想,可是从客观来说,郡县制确实比分封制进步,便于管理,有利于国家稳定,所以当时的那些文人儒士观点是不正确的。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四次重大变革,一次是废除奴隶制,一次是废除分封制,一次是废除君主制,一次是废除私有制。每一次的变革都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能成功,说到底阻力主要是来自那些利益受损者。

秦始皇虽然坚决支持李斯的郡县制提议,但出于朝廷和谐考虑,在李斯搞试点的同时在朝廷进行了大辩论,当时的朝野以李斯为代表的人支持郡县制,而以淳于越博士为代表的支持分封制,许多朝廷中有威望的人都暗中赞成分封制,这让李斯和他背后的秦始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历来不缺乏两面派,了解秦始皇性格的人都知道,李斯之所以坚挺就是因为有皇帝的支持,而秦始皇的想法他们也都非常清楚,他们知道得罪了秦始皇的下场是什么,因此很多人表面都是坚决拥护郡县制的,而实际上则对秦始皇的命令阳奉阴违,暗里支持分封派,打击前进派,一些前进派的人物就被他们暗里或捏造罪名处理了。

历史上的始皇帝是以残暴著称的,如果大臣敢反对他的意见,估计也就离收尸不远了,可在这场争论中,并没有看到血腥的场面,虽然始皇帝知道都有谁是坚决反对郡县制的,对于那些阳奉阴违之人的手段也是摸得门清,但始皇帝所做的只是采用心理战术,逐个谈心,各个攻破。

在采取哪种政局结构上,始皇帝保持了巨大的忍耐和克制,不是秦始皇仁慈,而是拿他们没办法,毕竟大臣们没有犯错,不能撤他们,更不能杀他们,要不然就更会落个忘恩负义的骂名,毕竟这些大臣都是为祖国统一立了大功的。况且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这些人中还有那么多带兵的将领呢!

最终的结果再次证明了群众的声音再响亮也没有领导的命令管用,虽然为了实行分封制,在这些文人儒士的组织下,请愿上访者接连不断,有的甚至还以自杀相威胁,那个淳于越博士还到处宣传,但最终郡县制还是在秦始皇的坚决支持下,李斯的忠实执行下施行了,从此秦始皇也开始厌恶起一部分读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