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指鹿为马(第2/3页)

“宁安,刚刚来消息了,朝廷派了枢密副使王拱辰,还有御史中丞唐介,两位大人陪着辽国使者刘六符前来勘察。”余靖也心里发虚,“宁安,城池都建了一半,万一给停了,那可是损失惨重啊!”

王宁安呵呵一笑,“武溪公,放心吧,对了,你记住了,咱们建的不是城,别管谁来,都是这话!”

……

次日天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杨柳飘荡,草色葱茏。

辽国特使同平章事刘六符在两位大宋高官的陪同之下,赶到了沧州。

登高眺望,一面是浩淼的大海,一面是青色的大地,海天之间,辽阔无比,当真是胸襟舒畅——假如没有那座城池,没准还能吟诗唱和,把酒临风,可是一座庞大的城池,就在眼前,谁也没法无视。

这座城市规模宏大,光看建筑的部分,差不多和大名府相仿,而城中格局规整,店铺林立,房屋鳞次栉比,道路宽阔,两旁有排水沟,许多工匠民夫正在加紧赶工。至于城外,还有一道更庞大的外城,看样子这还不算完,外城之外,还有护城河,大大小小的堡垒,防御之严密,简直比东京犹有过之。

哪怕是王拱辰和唐介,都吓得不轻。

他们知道沧州为了安顿灾民,弄了个城池,在他们想来,不过是小打小闹,拿围墙圈起来就是了,哪里想到,竟然如此庞大雄伟!

唐介言官出身,素来直言敢谏,那是顶硬的人物,看到如此建筑,忍不住心中喝彩,醉翁,包拯,是真有魄力。

只是王拱辰看在眼里,却更多的是担忧,事到如今,哪怕再无耻,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就是修了城,破坏了澶渊之盟!

这些地方官吏,包括欧阳修在内,都是贪功心切,把朝廷至于不利境地,简直坏军国大事。王拱辰脸色变黑了,刘六符只是冷哼了一声,什么都没说,却也什么都说了。

事实具在,看你们怎么圆?

刘六符纵马向前,王拱辰和唐介急忙跟着,转眼到了城池的外面,勒住马匹观瞧,只见余靖带着一些人等在这里,大家都认识,见礼寒暄之后。刘六符微微一笑,“怎么样?请本官进城看看吧!”

他说的随意,别人也没什么感觉,十分自然,这要不是城池,什么是城池!

“这位大人,看你的穿戴,应该是从蛮夷之处而来,偏偏又长了一副汉人的相貌,真是奇怪啊!”

都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

这位一上来,就给刘六符一个难堪!

寻声看去,说话的是个少年人,虽然个子很高,但是肩膀淡薄,脸皮细嫩,明显带着稚气,原来是个孩子,刘六符不好一般见识,只能淡淡道:“老夫在大辽朝堂为官,拜同平章事之职!”那意思是你小子给我放尊重一点,老夫可是大官!

哪知道对方满不在乎,“唐朝的夜壶也是装尿的,我只是想问问,这接风宴是安排上国的酒菜,还是蛮夷的吃食?”

论起嘴炮,王宁安还没怕过任何人,他存心给刘六符难堪,那说的就更损了,你都归附了蛮夷,当多大的官有什么意义,反正老子都看不起你!

而且他故意不称辽国,只说蛮夷,还用上了“吃食”两个字,分明是说除了大宋之外,其他的都是猪狗吃的。

刘六符简直要气炸了,从哪找来的这么个东西,竟然如此无礼?

他就要发作,余靖连忙解释,“特使不要见怪,沧州本就是偏远之地,又挨着蛮夷之乡,难免沾染些野性,缺了文采风流,不过特使也不必在意,我们的心还是热情的。”

余靖的话听起来不错,可仔细一琢磨,比王宁安还损呢!

什么叫挨着蛮夷之乡,分明是说辽国啊!

刘六符当真是忍无可忍,懒得搭理这两个坏蛋,直接对着王拱辰道:“王大人,这就是你们的待客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