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举国求战(第2/3页)

赵祯的声音格外洪亮,甚至有些失去了帝王的平和。

只是在场众人丝毫不以为意,像文彦博一般的老臣,太知道铁鹞子这三个字了!

当年李元昊作乱,西北屡战屡败,死伤惨重,无数名将阵亡,无数精兵折戟……铁鹞子就是笼罩在大宋君臣头顶的噩梦!

只要遇到了铁鹞子,几乎所有人就腿软,冒汗,膝盖发软,恨不得立刻逃跑,根本没有战斗下去的勇气。

回头想想,也真是令人感叹,铁鹞子居然被大宋给歼灭了!

好样的!

文彦博躬身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次大捷,非同小可,应该大力宣扬。”他语重心长道:“铁鹞子是我大宋心腹之患,几十年来,横行西北,无人能挡。杀我将士,掠我百姓,残暴不仁,恶贯满盈。近日,又杀害王老相公,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如今被全歼,正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是他们咎由自取!”

文彦博继续说道:“老臣以为,当下要立刻下旨意,明发各州府军县,告诉所有臣民百姓,我大宋一雪前耻,消灭西夏最精锐的士兵,正好提振士气,鼓舞斗志。除此之外,老臣还建议,要立刻研究对付西夏的策略,痛失铁鹞子,对西夏打击极大,自从李元昊作乱以来,西夏就是我大宋的心腹之患,如今平灭西夏的良机已经出现……老臣以为应当立刻调集粮草军备,全力备战!”

文彦博的话四平八稳,对内对外,说的明明白白,赵祯频频点头。这时候司马光也站了出来,“启奏陛下,文相公所言甚是妥当,只是臣以为还应该趁机派人出使西夏!当面斥责李谅祚破坏和谈,刺杀王老相公,卑鄙无耻……先明定罪状,朝廷再起兵讨伐,方能理直气壮,师出有名!”

赵祯笑道:“司马爱卿,你当年就去过西夏,这次朕让你去如何?”

“臣义不容辞!”

司马光满脸得意的笑容,他早就这么想了!

回想当初,屈野河先打败了,他去西夏谈,是用青盐换和平,虽然很成功,但是也受了不少窝囊气。

司马光一直引为奇耻大辱,他藏在心底,连师父王宁安都没说过,如今大获全胜,正好借机去羞辱西夏一番!

司马光很了解他师父的路数,而且他管理户部,也清楚大宋不可能立即对西夏发动灭国之战,需要准备的时间。

但是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不利用。

军事压力,外交压力,应该一起动手!

有强兵做后盾,携着大胜之威,司马光意气风发,他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西夏君臣战战兢兢的模样!

师父,干得太棒了!

……

京城得到消息总要比前线晚些日子,就在君臣们筹划着如何对付西夏的时候,陈顺之率领三千士兵,扶着老将军的灵柩,返回京城。

一路上各地的文武,还有士子百姓,纷纷迎接老将军的灵柩,他们哭拜于地,目送王德用的遗体,义愤填膺!

老将军为了大宋戍边,征战了一辈子,比起他们很多人的爷爷都大!

西夏的贼子,丧心病狂,居然伏击老将军,简直可杀不可留!

百姓们满腔怒火,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了俘虏身上。

那不到一千个铁鹞子彻底傻眼了,他们第一次看到,原来文弱的宋人,竟然是那么残暴!他们用菜叶,鞋底,石块,攻击俘虏,还有人扑过来,狠狠咬住他们的脸颊,生生撕下一块肉,然后大口大口吞下去……眼中的怒火,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铁鹞子都胆寒了,他们深知自己的罪行,如今落到了大宋的手里,只能能干脆死了,就算是运气了!

由于百姓怨气太大,陈顺之不得不把俘虏单独留在后面,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京城。

当他入京的时候,文彦博等一众高官,包括北海郡王赵允弼,全都出来迎接,众位大人七手八脚,扛起了王德用的灵柩,一步一步,走近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