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圈地热(第2/3页)

“是这样的,处置这些土地,有两个办法……”

王宁安当即告诉宋庠,土地收上来了,一种办法是直接分给有功将士,每人几百亩,然后就让他们在西北安家落户,以后朝廷也不用管了。还有一种,就是把土地给集中起来,几百亩还是太小了,要建立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农场,十万亩的牧场!

“宋相公,这二者各有优劣,第一种,只是分一次田,不必追加投入,朝廷的负担可以轻一点……但是纵观历代,边疆的土地也多有分给汉人的,可不是每个人都善于耕种,而且一旦气候有变,边疆的老百姓撑不住,就会纷纷破产内迁,这些土地就会被游牧民族占据,成为进攻中原的跳板……西夏不就是这么崛起的!”

宋庠点头,“王爷洞察万里,的确如此,只是历代皆是如此,您可有更好的办法吗?”

“那就是我说的第二条了,要建立农场,还是大农场。几万亩的田产,一年到头,最少也能赚一两万贯,这么多钱,就可以挖水渠,打水井,增强抗灾的能力,而且适宜农耕就种田,适宜养马就养殖,改变起来,也不至于没有本钱,朝廷想要提供帮助,也有抓手。而且大片的土地,进行买卖交易,也会方便很多。就算一家不愿意干了,其他人接手就是。总而言之,能在边疆建立一道稳固的防线,把游牧骑兵,挡在外面。”

……

王宁安谈了很多,把其中的关键讲清楚了,别说宋庠,就算马涛都连连点头,他现在就是个大农场主,未来还准备成为大牧场主,的确,把土地集中起来,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成倍增加,王爷真是个天才。

宋庠可比马涛想得深,王宁安既然说要集中土地,之前又给有功将士分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他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

“宋相公,是这样的,土地的所有权,还是有功将士的,但是可以流转承包。”

“此话怎讲?”

“比如……”王宁安突然一笑,“就拿你宋相公打比方吧!比如您看上了一片土地,有几万亩,你只要缴纳一笔资金,这块地就交给你了,连续缴纳五年,就永远是你的。而这笔钱,我会存入银行,然后分批返给有功将士,宋相公以为如何?”

宋庠深深吸了口气!

好你个王宁安,简直把人心琢磨透了!

不是所有的老兵都愿意留在西北,像马涛这样,娶了媳妇,当了官,自然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一些士兵,他们除了这点田,什么都没有。

家中有父老兄弟,妻儿老小,有眷恋的一切,故土难离,岂是一句空话。

他们要回家,就没法料理土地,要土地,就没法回家,这是个两难。

王宁安抛出的措施,正好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拿一笔钱回家,一样可以买一点土地,或者做一些生意,舒舒服服过日子。

前面说过了,朝廷没有钱,无法满足老兵们的需要。

可这世上有钱的人不在少数啊!

承包土地!

这就是王宁安抛出来的有一个鱼饵,等着人给他送钱呢!

“王爷,老夫斗胆请教,这个地价是多少?”

“暂定每万亩500贯,连续交五年,就是2500贯,平均算下来,不过是250文一亩田,您觉得价钱还算公道?”

岂止是公道,简直就是白菜价!

宋庠都怦然心动,想要买下一片了。

“王爷,那税赋,又要多少?”

王宁安淡淡一笑,“不收税!”

“什么?”宋庠大惊失色,“王爷,自古耕田纳赋,皇粮国税可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不交?”

“哈哈哈,宋相公,西北之地,不同境内,因为是大农场,所用人工少,如果像内地一样,征收田赋,丁口赋,还有杂变之赋,肯定要比内地少许多。但是如果增加田赋,又会加重负担。不如索性不收,但是每个农场,产出之中,要预留一部分,朝廷有优先按照市价采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