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第2/3页)

张大斧蹿过来,保住小二还在乱动的大腿,猛地一甩,扔进了打斗的人群中间。

三叔扯着嗓子就喊:“不好了,出人命了,打死人了!”

一边说着,一边和两个徒弟撒腿就跑,简直比兔子还快。

出来了好远,见没人追上来,这仨气喘吁吁,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张大斧就说:“师父,这是怎么了?粮价一天比一天贵?再这么下去,咱们的钱,连吃面都不够了,更别说住店了。”

三叔喘着气道:“傻小子,还没看明白啊!粮食要大涨了,卫慕越能的人为什么和石家斗起来?就是因为卖粮分赃不均……我看啊,往后乱子会越来越多。”

“那,那该怎么办?”

三叔想了想,狠心道:“咱们不能等了,去西域两条路,走河西走廊是最方便,可现在打通之日,遥遥无期,而且各路人马都来了,没一个善茬子,咱们师徒弄不好就给人家当了垫脚石。我决定走青唐,从陇右都护府过去,一样能进西域,说不定还能抢在这帮人的前面进入西域呢!”

师徒三个寻思了一阵子,就这么办了。

趁着天还没黑,他们一同出了兰州,直奔煕州方向,准备走湟州、青唐,进入西域。

大多数人可没有三叔的决断能力,还留在兰州,等着道路打通的一刻。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短短十天之内,粮价就翻了三倍,西凉王府已经下令,所有粮行充公,每天限售,一个人最多只能买3斤粮食,而且一次购粮,需要等待五天,才能有第二次购粮的机会。

也就是说,平均一天,连一斤粮食都不到!

开什么玩笑,这帮跑来淘金的汉子都能吃掉一头牛!

这么点粮,能干什么?

大家是叫苦不迭,没有办法,人家王府也解释了,一来要筹措军粮,尽快攻击凉州,替大家打通道路。

二来因为涌入人口太多,储备不足,现在只能尽力从四方调集粮食。

文相公更是一口气砍了二十几个哄抬物价的奸商,人头就挂在王府外面,朝廷的决心是不用怀疑的。

心里头有怨,却也不好都归罪朝廷。

活人不会被尿憋死,正规途径没有那么多粮食,黑市就应运而生,而且快速扩大。就连许多被贬到兰州的将门也加入其中,他们贩售粮食,大捞其利。

只是他们手上的粮食也不够,只得和各地的商人联系,让他们帮着弄粮食,自然而然,西域的胡商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将门的这帮人开出了条件,只要能弄来粮食,一石粮换一匹丝绸,十石粮换一百件瓷器!运来多少粮,给多少茶叶!

太豪气了有没有!

人家还真没撒谎,比如杨家的小子,就拿100石茶叶,换了100石粮食!

轰动了所有人!

当然了,黑市上,粮价已经翻了20倍!

以茶换粮,用粮换各种珠宝细软,牛羊马匹,甚至房产土地,还能大赚几倍暴利……终于,胡商相信了眼前的一切,他们当然不会跑回老家,去弄粮食,他们知道周围就有粮食!

永远不要低估商人的钻营能力。

之前甘州和凉州,就有人从大宋购粮,同样的渠道不变,改成从这两个地方,往兰州输粮。

事实上,就没有钱办不了的事情。

果然不断有粮食运过来,不管好坏,这边都照收不误,胡商们眼睛都红了,他们拼了老命,搬运粮食,换取宝贵的商品,幸福地数着钱,全然不会在乎,他们的举动已经动摇了西夏统治的根基。

……

“宽夫兄,没看出来,还挺爱学习的。”

王宁安见文彦博的计谋奏效,忍不住过来看看,发现老文手里正拿着一本书,在不停阅读,走近一看,居然是《管子》。

王宁安很是惊讶,“我说宽夫兄,你莫非要改投师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