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文彦博的挑衅(第2/3页)

儿子说得对,就应该让天下人看看,尤其是让皇帝看看,我文彦博的本事!

……

老文信心满满,把王宁安和赵曙接到了济州,因为是微服而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礼数,赵曙歇了半天,就迫不及待到了棉纺工厂。

离着厂区老远,就看到了浓烟滚滚,呛得人直咳嗽。

没法子,蒸汽时代就是如此,要用蒸汽机,不烧煤是不成的。

文彦博还饶有兴趣,告诉赵曙,他们的工厂运转起来,每个月要消耗50万担煤炭,这些煤炭都是从兖州煤矿运过来的。

光是煤炭一项,一年之内,就能给朝廷增加15万贯的税收,地方还能分到3万贯过路费,另外又增加了2000煤矿工人。

文彦博是眉飞色舞,夸夸其谈,还不时冲着王宁安呲牙一笑,那意思分明再说,小子,服气了吧,知道老夫的厉害吧!

还真别说,文彦博能把棉纺工厂弄得这个程度,真是令王宁安大开眼界,他的确有些佩服老文了,是真的有能力。

赵曙欣欣然,参观了纺织棉纱的车间。

当看到棉纱不断流出,赵曙也是惊喜不已。

“师父,只怕这个工厂比上千织工还要厉害啊!”

“嗯!”王宁安点头,“据臣所知,一个上千人的作坊,靠着收工织布,一年下来,最多也就织八千匹!”

赵曙大惊,“这么算下来,平均一个织工,一年才能织出来8匹布?那可是够辛苦的。”

“可不是!”

文彦博把话接过来,“陛下,一个熟练的织工,一天织六个时辰,也仅仅是三尺布啊,一年下来,累死累活,也织不到10匹布……我们卖给海外,一匹布在15贯到18贯之间,因为是黄金白银结算,还能占一点便宜,但是也不到20贯,其中光是织工的薪水就有4贯钱,原料至少2贯,印染1贯,给朝廷纳税4贯,扣除运费、织机、杂项……传统的手工作坊,一匹布的利润,只有3贯,如果是卖给大宋境内,只怕连一贯都没有。”

赵曙听完,连连点头,上千织工的规模,一个作坊算下来,也仅有一两万贯的利润,当然这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和想象中,日进斗金,完全不同……实际上多数的作坊,只有几十个人,哪怕自家人跟着干活,一年下来,净赚也不会超过200贯。

“果然是民生艰难,商人也不容易。”赵曙好奇道:“文相公,那改用蒸汽织机呢,能提高多少?”

说到这里,正好戳中文彦博的心思,老家伙难掩喜色。

“陛下,臣刚刚说了,这样一个工厂,一个月就能产6万匹棉布,而工人,却只要600人!”

赵曙大惊,换句话说,一个工人一个月就能产出100匹,顶得上手工作坊十个工人,一年的产量!

这未免也太吓人了吧!

赵曙也跟着师父学了很多经济学的常识,粗略算算,单是工人的生产效率,就提升了1000倍,当然考虑到蒸汽机的价格,还有厂房,煤炭等消耗,远没有这么悬殊,但也相当可观。

效率提升,带来的是人力成本疯狂下降,以往摊到每匹布,是4贯的人工费,现在呢,或许只有只有几十文钱。

而且大规模出货,运费又能节省很多,原料采购的费用也能降下来一些,换句话说,即便是每匹布10贯,还是比传统的手工作坊赚得多!

狗牙儿很好奇,他找来了一块棉纱,和身上穿的对比。

机器织出来的,还是有问题,比如粗细不均,也不够致密,用力撕扯,就会裂开……远不及手工来的精致,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最初的机器就是不如手工来得好!

但是,因为成本的问题,已经可以碾压手工作坊了。

毕竟棉纺工厂出来的一匹最多能压到8贯,而这个价钱,已经击穿了传统作坊的成本,等于直接宣告了传统作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