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江宁风月 第五十八章 暗桩子(第3/4页)

※※※※※※※※※※※※※※※※

将三名暗桩子果断扣押下来,林缚便不再耽搁,与林景中、林梦得、周普等乘船返回南岸,也将那对少年兄妹带回到南岸。

这几天除了搭建了几座茅草棚子之外,岸上再无片瓦可遮风雨,但是林景中拖家携口带回来的流民近五百号人,几座茅草棚子可挤不下这么多人。林缚也不会将这些流民送进江宁临时安置,这些人都要在河口原地安置,一天没有搭建足够遮风闭雨的窝棚出来,就有部分人要风餐露宿。

船在河口滩地前下了锚,这边的河滩地拿砖木铺了一层,开辟了一条通往岸上的土阶路,简易的码头可以让三四丈长的载货木船直接停靠,河滩上还搁浅了几十根原木。

“从朝天驿渡口到金川河口直线才四十多里水路,四百多号人拖家带口就折腾了五六天,衣食住行无一不要操心,我都感觉自己这几天瘦了一圈,实在无法想象那些动则上万人的军队转移千里是如何做到的?”林景中一边跟在林缚身后上岸,一边将这几天的辛苦唠叨出来。

“……本来可以走得更快一些,由小及大,再大规模的军事转移,也是由人,车马,物资等组织。”林缚笑了笑,后勤管理跟组织,历来都是棘手的难题,回头跟林景中说道:“择健壮者编伍而行,健壮村妇也可以组织起来专门看管牛车,物资,稚童,病老以及负责给众人准备餐食,在遇到事情之前就要足够的预测,每件具体的事务都要指定专门的负责人手,大类的事务再设一名管事,不能事无粗细都由你一个人来做,按照这样的思路,再复杂的事务都能梳理出来——要让你多跑几趟就会有切身的体会。”

林景中跟在后面边走边想,没注意一脚踩在软土上,塌了一块,差点滚下去。周普从后面将林景中托住,林缚回头看着林景中笑着说:“脚下悠着点,这段梯路太简陋,泥土又松软,要是下场急雨,就冲得不成形,也没法子铺砖木,这边临时用着,等西边的石阶开出来,就好多了。”

林景中跟着上了岸,岸上已经动了起来,钱小五与从林梦得那里借用的几个伙计正指挥流民将竹木砖石漆布等材料往西边搬,他跟林缚说道:“西边可不是我们的地,东西堆过去,地主可要找上门来……”

“不单将东西堆过去,我们还要在那里搭建窝棚,先将这些人都安置下来。”林缚笑着说:“前天我回了一趟城,拿到按察使司准许金川岛大牢在西边江堤建堆栈码头的正式公文。名义上,河口的这些募工现在都已经由金川岛大牢征用了。江堤上的那些地,自然也都征用下来临时安置雇工,地主要是找上门来,赔偿青苗钱就是……”

见林缚说得轻描淡写,林景中也放下心来,这年头权势再大,大不过衙门,江东地界上,要是拿按察使司衙门的名义都办不成事情,也就没有多少人能办成事情了,占用几十亩地算屁大的事情。

林景中倒想一件事情来,跟林缚说道:“说起来也奇怪,西段江堤上去那片地的地主究竟是谁,我找了这些天,愣是没找到人。从秣陵县的地籍册查询地主,发现河口这片地这几十年来转手不下十趟,从地籍册已经查不到现今的地主了。找到村子里,佃户每年只是将田租交到收租栈,地主是谁,佃户都不清楚,收租栈却不肯透露地主的姓名……看来也只有逼着他们露面了。”

江宁城里十多万户人丁,家有余财有习惯将银子积攒下来埋地窑的,也有习惯到郊县置地放出去给佃农种收租子食利的。城中大多数中小地主手里的土地比较零散,形不成大规模的田庄,每遇收获时亲自下乡收租交税赋十分的麻烦,特别是遇到抗租之事,这些寓公型的中小地主通常也是束手无策,就算告到官府,首先自己要给官吏盘剥一番。有需求就会促进新事物的产生,这种情况下,城郊市镇就有代替城中地主向佃农收田租的收租栈出现。便是地方上的许多当地田主也向往城中的奢华便利生活,便将手里的田地交给收租栈管理,拖家带口住进城里当寓公去了。收租栈通常都是地方上的乡豪势力,也有许多收租栈本身背后就有官府的背景。由于县地籍册二三十年才更新一回,无法及时反应二三十年间的土田交易过程,佃户与地主之间又隔着收租栈,想要查明一块的地主是谁,还真是要费一番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