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澜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江对峙(第3/3页)

就是因为董原恶意纵敌,使陈芝虎部将高义于二十一日夜就率八千精锐步骑及时进入新野,遏制住在樊城的淮东军先部一万兵马进一步往西、往北扩大战果的可能。二十二日夜陈芝虎部将冷子霖就率舞阳兵马经方城南下,进入南阳城;二十三日陈芝虎也率部越过泌阳,进入到伏牛山南麓地区;到二十五日,在方城、南阳、泌阳的敌军屠岸所部,都悉数完成往西侧以武关、淅川为内线的转移过程,联合燕胡北撤兵马,逾七万兵马团缩到伏牛山以南,丹江以西纵深不到一百五六十里的区域里。

而在二十五日之前,柴山伏兵除了要守随州城之外,还有近半兵马不得不由刘振之,孙壮率领在龙嘴山,黑石沟以及平林埠一线围歼敌溃!即使以当时淮东军在樊城、枣阳、平林埠及龙嘴山形成的防线相比,差不多纵深一百五六十里的区域,兵力也不到四万人,差敌军近乎一半。

眼下淮东军要在短时间里撕破燕胡在丹江东翼的防线,除了兵力没有绝对优势之外,还需要克制丹江东翼的丘山地形障碍。

丹江东翼的丘山为伏牛山南麓余脉,多为高程约三十到一百丈不等的丘岗。仅看高程,这些山远谈不多高险,根本不能跟丹江以西以及汉水南岸的荆山、仙室山等崇峻山系相比。丹江东翼丘矮谷浅不假,但特殊的褶谷使得丹东以东的丘谷险峻滑溜,人畜难行。

早年民众在丹江东岸居住,人丁繁衍,在丘谷之间也修出一条条通往外界的通道。但赞阳等地处于丹江东岸,汉水北岸,相比于汉水南岸及丹江西岸的沿河高山,地势颇为低矮,几乎每有洪涝都是往赞阳境内倾泄。

近十年来,南阳先后经历匪祸、民乱、反叛及外寇入侵,人口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受到两次近乎灭绝性的损失,赞阳境内几乎看不到还有当地民众留存。无人修护堤坝,十年间赞阳县境前后受到三次大规模洪水的侵袭,即使丘谷之间前人所造有一些道路,也都毁于一尽了。即使不谈其他的,淮东军主力在进入樊城一线后还要继续西进,去威胁丹江的侧翼,兵锋直指到赞阳城垒之下,就凭这些糟糕的道路,就能拖住淮东军好几天!

在白河滩一役之后,樊城就不再受敌军贴近的威胁,黄祖禹与唐希泰也一心想恢复从樊城直接西进,逼近丹江东岸的道路,但近十日来才向西延伸不到四十里,离赞阳还有四十余里,离丹江东汊口的白阳关更有八十里地。

也难怪敌军心思大定,只要淮东水营战船从下游不能及时上来,他们在丹江东翼的防线看上去牢不可破,就能为南岸兵马北撤再争取出关键的十余天时间。

就当前敌我双方在樊城及赞阳、白阳关及新野等地的对峙势态,非要有奇谋不能致胜。但在罗文虎加入军情司知悉军机之前,是完全想不到淮东军不借渡船就能直接投射兵马到南岸作战的!

燕胡此时在南岸还有近九万兵马没有撤到汉水北岸的白阳关、赞阳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