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2/3页)

津海城的中垒以及北垒,都在水师舷炮的射程范围之内。密集的炮火覆盖,重炮轰城配合精锐步旅强突战术,使敌守卒在想出对策来之前,中垒与北垒在二十九日告攻陷。

很显然,守军也认识到淮东军水师舷炮的数量及火力,要远远高过步旅携带的步战炮。

登海镇师已经登陆的三个旅,只有第一,第三旅编有战弩营、而且还是以机动性强的轻炮为主,轻炮对坚固城墙的破坏力远不如重炮可观。

西垒距海岸线有五里之遥,而津海给淮东军控制的沿岸,又没有能架设重炮,提高射程的高地。在西垒与海岸之间,则是主垒跟中垒的残墙断壁,相当程度上挡住了火炮的射角。此外,中垒、北垒与西垒相距太近,之间只有三五百步纵深,不宜直接架设火炮,容易给守军打反击强破——敌军显然看出这些特点,从二十九日起,就着重加强西垒的防守。

到二十九日,从济南出发的三万骑援,一万骑兵直接加强燕京的防御,两万骑兵随叶济多镝赶到津海城外围。

骑兵不擅于守城,两万骑兵主要部署在离海岸较远的王登台山以西、以北区域,欲以骑兵的锋芒压制淮东军从津海城南北两翼登陆,合围津海城。

叶济多镝并不指望着在战场能战胜此时强到逆天的淮东军,只希望将战事尽可能拖延下去。哪怕是这时弃都,要将燕京城十数万族人妻儿都随军迁走,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事情——在看到西垒可守的情况下,叶济多镝甚至从来援的骑兵里挑选三千死士,加强西垒的防守。

叫叶济多镝想不到的,淮东军这边随军的工辎营,有近千人是直接从各大矿区抽调的匠工。

淮东在过去数年时间里,使南方铁料产量突破一亿四千万斤,使煤产量突破六千万筐,同时也使铁矿石采掘量突破八百万筐,除了是冶炼技术突飞猛进之外,挖洞挖坑道的技术在当世也是一时无两。

军部在战前就周密考虑到在北方攻城略地,特别是在重炮难以运及的山城、山寨,挖坑道填埋火药直接炸开城墙,是一个相当有可行性的战术。

这个战术就首先用在津海城西垒上。

八百矿工从中垒地下开挖,只用三天时间,就将坑道准确地挖到西垒的东城墙下。数千斤在林缚看来比记忆中黑火药威力还要强大的火药,直接埋到坑道的顶头,用药捻接出,除了药捻引出点留有空隙,其他都尽可能填实以增强爆炸威力。

传统的坑道战术,是直接挖过城墙,派奇兵走地道奇袭敌垒腹心——即使在城墙下挖大洞然后抽调支撑物,使城墙垮塌的战术,也需要城墙之下的地洞挖得有足够的大,足够的深才行,这显然都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实施的战术。

往坑道里填火药炸城墙,是守军之前怎么都想不到的,在火药给引燃的那一刻,就看见津海西垒的东城墙在天崩地裂的爆炸中,在瞬间像喷射似的给抛向空中。砖石泥块,又下雨似的纷纷坠落。

爆炸之猛,叫主导炸城的登海镇师第三旅也措手不及,导致战阵上四名将卒受砖石所砸,无谓阵亡。赶到阵前观战的陈渍也不防备给小半截城砖砸伤左臂,成为北伐战事到这时淮东军在战场负伤级别最高的将领……

敌守军在爆炸前就主要聚集在东城墙下,在爆炸点聚集的人数又格外的密集,那些给抛上半空的敌守卒在半空或死或晕或伤,随着砖石泥块纷纷坠落,有如下饺子——战后也无法清点到底有多少敌军在炸城时给直接炸死,或坠亡,或给落回地面的城墙残墟给活埋。

那些将将勉强适应重炮轰击的敌守军,直接给如此一次强烈的从地面上突发而起的爆炸打溃掉士气,落荒而逃。

守卒要逃命,但他们在西垒之中并没有给他们逃出生天的出路。在淮东军将卒从豁口攻进来时,他们只是像无助的老鼠,无序地抱头窜逃,想投降,但进攻的淮东军无意在攻垒城还刚刚展开就收手杀戮,弓引盾击,刀劈枪刺,杀到手软就守住战线,换兄弟营旅接力往前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