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写诗(上)(第2/3页)

探春为了在贾府内过的好一些,采取的是疏离赵姨娘、贾环,亲近王夫人、贾宝玉的策略。这无可厚非。事有变通、缓急。赵姨娘也确实有点坑人。

但是,探春私下里都不肯叫赵姨娘“娘”,这是说不过去的。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而且,她所祈求的贾母、王夫人最终也没有保护她,被人加了一个空头郡主的名义,远嫁他方。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给贾环敷衍的态度气着,就不再理贾环。她这段时间和贾环见过一两面,还以为他有所变化。现在看来,他心里头对宝玉还是有些“想法”。

贾环自是不知道探春对他的“误会”,知道了也不在意,无聊的琢磨着红楼梦里探春的种种。

……

……

在贾环、贾兰、贾探春、贾惜春说话时,酒过三巡。

贾政朗声道:“前日江南甄家的管家来送年礼,带来甄府甄宝玉的一首咏雪诗,其中有一句‘千片芦花雪,落树代琼华’很是精彩,为金陵文人传诵。今日除夕府中聚宴,宝玉、环哥儿、兰哥儿你们三人可试吟一诗。”

他留在酒宴这边,贾母这里的女眷都不自在。他也不自在。之所以留下来喝酒就是为了这件大事。

贾府和甄府世代交好,但文名总不能给对方压下去。若是府里的子弟有好诗,自然也要传诵一番。

贾政目光落在贾宝玉身上。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至于贾环和贾兰都是凑数。

正依偎在贾母怀里、八岁大的贾宝玉就哆嗦了一下,忙躲过贾政的目光。他一贯怕贾政怕得厉害。

贾母笑呵呵接着道:“诗做得好,我也要赏个彩头。”

酒宴里有座位的众人都是附和的凑趣说笑起来,“老祖宗,你的彩头肯定非凡,我都垂涎,就是不会作诗。看宝玉的。”

“宝玉,你平日里不是最喜欢作诗吗?在老祖宗的激励下可要拿出真本事。”

“老祖宗真是偏心呐。宝二爷的诗写的好是阖府都知道的。”

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都笑着。对这样上下和谐的局面,很是满意。

贾宝玉也是一脸的得色,在贾母怀里撒娇道:“老祖宗,今天不仅我要做诗,林妹妹、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她们都要一起做。不然这个彩头,我宁可不要。”

“好、好、好。”贾母笑的老脸开花,一迭声的答应。

一旁的贾环看得一阵恶寒。八岁了还在祖母怀里撒娇,真是宝贝命根子的贾宝玉啊!

宝玉的容貌,红楼梦中有详细的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贾环自己概括起来就是:大圆脸的英俊奶油小正太。

突然又想起书中写到:贾宝玉经常跳到王熙凤怀里乱摸。那画面……想想就觉得肝疼。

丫鬟和婆子捧来笔墨纸砚,有仆妇将备好的条桌清理开。贾宝玉、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环、贾兰。

贾宝玉等人各自落笔挥毫。题目是早就透出来的。曹植七步成诗,那是天才中的天才。天下之才,曹子建独占八斗。贾宝玉等人不可能顷刻成诗。但是,丫鬟、婆子、外人不知道啊,传扬出去多好听的名声?

一时间,花厅里安静下来,众人都是吃菜喝酒,偶尔细声交谈几句,盯着正在书写的几个少爷、小姐。

贾环一看周边的架势,就知道泄题了。再看身边的贾兰,片刻功夫已经写了一句五言诗,显然也是早有准备。而他显然被贾府众人给遗忘了——没有人向他泄题。

贾兰心中不好意思,讪讪的对贾环一笑。他在酒宴开始前的紧张是真的。虽然提前知道题目,但是他娘没有给他代作。他只是花费了足够的时间去雕琢。但是,他对他的这首“诗”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