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再次疲软(第2/13页)

甘茂想当左相,樗里疾也想填补张仪离开后的白空。

武王虽然很猛,但也很聪明。

他出了一道考题,来考两人。这个考题很简单,就是想打宜阳。

当时,樗里疾说,宜阳打不得,万万不能出兵。

甘茂这时灵得狠,知道只有迎合老大的思路,自己的前途才无比光明。于是,他说,可以打。但必须跟魏国联合,得到魏国的配合才行。

于是,武王觉得“大合朕意”,放手让甘茂去打宜阳。

樗里疾号称是秦国的“智囊”,智商超级高,哪知一时失误,立马错掉了机会。不久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在这个事上,比甘茂蠢了半拍。于是,在甘茂率军大战,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仍然没有拿下宜阳时,他组织所有的力量,天天要求秦武王将甘茂从宜阳撤回来。可甘茂却老早就防他这一手,在息壤那里跟老大签了个无条件信任的协议。于是,樗里疾的所有努力都等于零,反而将自己暴露在秦武王和全国人民面前。

可以预见,如果秦武王不死,以后樗里疾的市场将会全面缩水。

当然,这个预见,历史是不让它成立的。

秦武王一死,樗里疾作为王室里说话最算话的实力派人物,能量之大,谁也无法与之匹敌。

他选择了与芈八子合作。

当昭襄王从燕国回来,成为新一代国君时,樗里疾的春天到了。

宣太后在完成换届之后,也跟所有的政治家一样,先把不是自己一派的人像清理木马一样清理出去。

她任命魏冉为将军,全面负责咸阳的保卫工作,谁看他们不顺眼,就拿下谁;他们看谁不顺眼,也拿下谁。

首先被拿下的是那个敢于争王位的公子壮,以及他所有的马仔。最后,那个惠文王后作为公子壮的后台,也被搞定——至于搞定的方式,历史学家们也弄不清楚,只是来个“不良死”三个字。

那个曾经全力配合惠文王后的武王后也被赶回娘家——魏国了。

这时楚国看到拿着秦国大权的是芈八子以及她的弟弟。呵呵,全是咱们楚国人,现在的秦国算是楚国的分公司也不为过。即使不能算是楚国的分公司,但至少也不会跟楚国为敌了。楚国可以放心地捞点便宜了。

于是,楚国派兵包围了韩国的雍。

韩国打不过楚国,就派人来到咸阳,请秦国派兵支援。

本来,按照宣太后的意思,根本不想管这事。理由有二:一、秦国刚刚经历换届的动乱,杀了一批人,内政还须维稳;二、楚国是她的娘家。现在楚国打的又不是秦国,自己为什么要跟娘家的人作对?

这姐们儿很有亲情观念。

但不去救也得对人家有个交代,这可是外交礼仪啊。此时韩国为了让秦国能去救他们,派出的使者是一拨接着一拨,这个团刚过去,那个团又出发,弄得路上来来往往的全是韩国的求救代表团。

这样,秦王和太后就不得不与他们并行会见。

开始只是秦昭襄王出面,跟他们举行会面。

韩国的使者们都知道,现在秦国说了算的不是这个粉嫩的帅哥,而是那个很少在媒体上露面的宣太后。所以,他们都要求见一见宣太后。

宣太后说,你们的使者团也太多了。我哪能见那么多?

最后,她觉得还是那个尚靳说的话比较入耳,就说,我只跟尚靳同志见个面。

尚靳一听,看来有希望了,就进去跟宣太后见面。

宣太后虽然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但宣太后这个人的知名度在当时绝对是最高的。而且又是秦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说话一定会很有风度,很文明礼貌。

哪知,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把尚同志彻底雷倒了。

宣太后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