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鸿翎急报,十万火急!(第2/3页)

“末将参拜大司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军情紧急,俗礼皆免--入坐!”

“诺!”

萧逸居中而坐,传示鸿翎急报,贾诩、逢纪、曹丕、马六、大牛、张绣、高顺……依次看过之后,无不面色阴沉、眉头紧皱,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呢!

数万将士严阵以待,准备西渡黄河,收服河套平原,即为汉家开疆拓土,自己也能青史留名,那知一份鸿翎急报,好好的单选题,顿时变成了双选题,‘西渡’或是‘东进’,二者则其一?

河套平原-沃野千里,水草丰美,乃是一块垂涎的大肥肉,放到嘴边而不吃,实在太过可惜了,一旦落入自次王-赵浪手中,难免的养虎为患,日后纵费十倍之力,也难以收回手中了!

出兵北伐,吞并河北,乃是扫平天下的重要一环,曹营投入了几十万人马,以及无数的粮草、军械,若是救援不及时,导致大军功败垂成了,恐怕五、六年之内,再也无力二次北伐,对于统一大业,可是非常不利呢!

再说了,萧逸文韬武略、盖世英雄,却也是曹营一员战将,接受丞相大人节制,若是抗拒军令、见死不救,无异于拥兵自重,有图谋反叛的嫌疑,政治同盟也就决裂了!

到了那个时候,萧逸只能坐镇长安,据守八百里秦川,北联并州、凉州之众,南图汉中、巴蜀城池,东向以争天下,与曹操、袁尚、刘表、孙权、刘备……一众枭雄,打个昏天黑地了,至于天下谁属,只能各凭造化?

因此上,萧逸面对的不是西渡、东进,而是拥兵自重、独树一帜,还是效忠曹氏、甘为臣辅,在座皆为人中豪杰,自然明白其中深意,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

大牛、马六、高顺、典韦手握宝剑,跃跃欲试,他们是萧逸的死党,无论拥兵自重,或是扯旗造反,都会誓死跟随的,在他们的认识中,大司马文韬武略,远胜各路诸侯,何必臣服他人呢?

与此同时,小斌、曹性互递眼色,一个手持宝剑,堵住了大帐门口;一个偷偷溜出去,调兵包围了大帐,只要萧逸一声令下,他们就冲进帐内,斩杀一切反对者!

贾诩、逢纪、张绣、于禁……属于中间派,他们不反对曹操,更不愿与萧逸为敌,真到了双方决裂之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那边风大往那边倒了,就以个人本领而言,萧、曹二人平分秋色,可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前者更有优势,整整年轻二十岁呢!

大帐内最为心急的,就是曹丕、司马懿二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萧逸起兵割据,别人或许无恙,他们必然倒霉了,不是人头祭旗,就是作为人质!

现在面对的形势,不禁让人想到了韩信,当初楚汉相争,刘邦、项羽满分胜负,韩信成了关键力量,他出兵帮助谁,谁就能获取天下!

谋士蒯通劝谏过,希望韩信拥兵自重,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结果韩信没有采纳,毅然挥师南下、辅汉灭楚,结果呢……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见天与地,惨死未央宫,留下了千古遗憾!

萧逸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事才能不在韩信之下,论起政治才能来,更胜过‘兵仙’百倍,在同样的难题前,他又做何抉择呢?

“曹公受困于邺城,我等岂能见死不救,马六听令:玄甲军由你统领,连夜启程,挥师东进,从新兴、乐平入冀州,前往邺城,救援丞相!

陷阵营、陌刀兵、丹阳兵、西凉军、恶鬼营……各部随后跟进,贾诩先生坐镇中军,协调各部人马,敢有不听号令者--斩!”

萧逸沉思片刻,毅然决定挥师东进,救援曹军主力,不过吗,自己绝不做韩信第二,而是萧郎第一,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诺!--谨遵大司马军令:挥师东进邺城,救援主力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