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欲取巴蜀,先克汉中(二)(第2/3页)

今日参加会议之人,大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渴饮刀头血、困卧马鞍间,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打起仗来有进无退!

可是看过汉中地形、以及三条道路之后,全都精神不起来了,这种鬼地方走路都困难,又如何排兵布阵、攻杀战守呢?

别说在坐诸将了,就连萧逸看过地形后,都有一股强烈的冲动,不是急着跟敌人决一死战,而是偃旗息鼓、班师回朝,抱着老婆过小日子去……何苦受这个罪呢?

萧逸心中推算了一下,只要汉中守将不是笨蛋、傻瓜、近亲结婚的产物,那无论自己走那一条路,胜算都不会超过三成的,而失败的下场就是--无路可退、全军覆灭!

难怪原来历史上,曹操攻打汉中之时,感叹的对部下们说:‘数百里死山绝谷,此非用武之地也,若吾早知如此地形,绝不引兵前来!’

也难怪原来历史上,以诸葛孔明的过人才略,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受阻于司马小儿之手,非是能力不足,实受地形所困!

秦岭山势陡峭,栈道崎岖难行,更加重要的是,大军在行进过程中,还要抵挡敌人的埋伏,还要攻城掠地,难度更是数倍的增加!

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盘踞汉中地区数十年,传播教义、招纳信徒,建立了****的地方政权,而且颇得人心呢!

尤其是董卓乱国以来,关中百姓饱受其苦,纷纷举家向南搬迁,到相对安定的巴蜀、汉中定居,如今汉中郡的人口,总数超过了五十万之众,可比中原一州之地了!

因此张鲁的地盘虽小,却是小而强大呢,军械、钱粮很是充足,有甲兵十万之众,皆是五斗米教的教徒,在其教义的熏陶下,对上忠心耿耿,打仗悍不畏死,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呀!

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是英雄好汉,能他人之所不能,敢他人之所不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二十几万人马云集关中,又耗费了无数钱财、粮草,我等岂能无功而返呢,汉中就算是铜墙铁壁,本大司马也要撞出个窟窿!

战国之时,秦将-司马错挥师南下,走汉中栈道攻灭巴蜀,将之变成了秦国的后院,说明从北向南可以动武!

楚汉之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拿下关中之地,奠定了大汉帝国的根基,说明从南向北也能用兵!

古人能够做到的,咱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加好,攻克汉中、攻克巴蜀,把西南收入版图之中,你我皆可名垂青史矣!”

大军征战,士气为先,萧逸猛地一拍帅案,就像是说书艺人一般,讲起了古代的经典战例,既是给部下们鼓劲,也是给自己助威!

中华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出无数,名将更是岂不胜数呢,而萧逸最钦佩的有两位:一是杀神白起、二是兵仙韩信!

可惜自己穿越的时间不对,没能跟这二位对阵沙场、一决雌雄,真是人生一大遗憾呀,不过也有补救办法,就是打下更经典的战役、创立更彪悍的战功!

汉军北出汉中之役,乃是韩信登台拜将后的第一战,也是扬名立万之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平定三秦之地,迫使雍王-章邯自尽,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归降,而后挥师东进,破赵、灭魏、伐齐、降燕……立下十大汗马功劳!

如果自己在汉中之地,也打出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岂不就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本领不在韩信之下,甚至更高一筹吗?

想到这里,萧逸顿时精神振奋,仿佛一下年轻了好几岁,若能战胜兵仙,自己就是新的兵仙!

“男子汉、大丈夫,能够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乃人生大幸也,我等又何惧之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