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诸葛一生唯谨慎!(四)(第2/3页)

“丞相言之有理,晚辈牢记在心!”

……

诸葛亮、萧玄本是互相攻心的,那知没多久就跑题了,从开创盛世说到了挖运河,又说起了改善民生、修订律法、改革税赋……结果两人越说越起劲,还不时的拍手大笑,把打仗的事全给忘光了。

这也不奇怪,诸葛亮本就长于治国,只是庞统陨落的太早了,蜀汉集团又别无帅才,这才不得不肩负起了北伐重任,可骨子里还是喜文治、厌厮杀!

而萧玄在父亲的培养下,走的也是以文治为主,武功为辅的路线,又治理关中之地数年,在治国理政上颇有一些独到见解!

如今两个人一番交谈下来,竟然生出一种知音难得、相见恨晚的感觉,萧玄佩服诸葛亮博学多学,不愧是一代贤相!

诸葛亮也欣赏萧玄悟性奇高,前途不可限量,同时暗暗与自己辅佐那位相比,结果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刘禅今年十岁了,脑袋里仍是一团浆糊,别说学习先贤经典了,就连基本常用字都记不住几个,整天就是吃喝玩乐,最近还宠信一个叫黄浩的小宦官,倒是颇有桓、灵之风范!

诸葛亮也偷偷的想过,就算自己北伐成功、真的中兴汉室了,以后把万里江山交到阿斗手中,他能治理的好吗,又能守得住吗?

如果治理不好,又守不住的话,自己现在呕心沥血的北伐,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后世史书上,又该如何评价自己呢,比较管仲、乐毅是没希望了,与闻仲、伍子胥同列差不多,都是空有一身才华,可惜错保了亡国之君!

“咳咳,丞相大人,咱们是来打仗的,不能再拖延了!”

“呵呵,若非幼常提醒,本相几乎忘记了,此子宏才大略,早晚必成大器,与之畅谈如饮甘醇一般,真是可惜、可惜、太可惜了!”

眼看两军对垒的沙场,就要变成探讨学问的课堂了,参军-马谡急忙出言提醒,诸葛亮这才如梦初醒一般,且连说了三个可惜!

第一个,可惜这么好的谈性,却被战事无情的打断了,以后恐怕难有机会,再这般面对面的畅谈天下事了。

第二个,萧玄天资过人,早晚必成大器,可惜双方站在了对立面,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啊!

第三个,自己满腹韬略、忠心耿耿,可惜辅佐了昏聩的刘阿斗,如果换成对面的年轻人,自己或许可与姜尚比肩,成为一代帝王之师!

话又说回来了,忠臣不事二主,自己既然辅佐了刘氏,就要做到从一而终,那怕明知天下事不可为,也要竭尽全力为之,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文长何在,出阵挑战!”

“末将遵命!”

“且慢,记住了,许败不许胜,败的要逼真!”

“丞相大人,这是为何,末将岂能败给黄口孺子?”

“无需多问,只要阵前败北,此阵算你头功!”

“末将……遵命!”

听说派自己出阵挑战,魏延本来很高兴的,那知是许败不许胜,一张方脸顿时就拉长了,为将者当阵前杀敌、扬名立万,那有愿意打败仗的!

可是面对诸葛亮的威严目光,又实在没有勇气反抗,魏延只好咬了咬嘴唇,跃马来到了两军阵前,平端着金背大刀挑战!

“曹军鼠辈们听着,义阳-魏文长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贼将休要张狂,义阳-邓士载前来取你首级!”

“小辈找死!”

“送你归西!”

话音未落,邓艾拍马舞刀冲了出来,说来也是真巧,两个竟然都是荆州-义阳人氏!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对老乡却是横眉立目,迅速催马厮杀到了一起,还刀刀不离对方要害,一点没有手下留情!

“魏将军!--魏将军!”

“邓将军!--邓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