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棉甲和新问题(第2/3页)

当然,秦琼让李世民放心的砍,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棉花压实了,可抗利器,而是因为,这棉袄穿插铁条的设计,本就是为了防御劈砍的,非是削铁如泥的宝刀,如何能劈的开这么厚的棉絮和铁条。

“陛下,这棉袄里面缝了铁条进去,若用刀砍,可是很难破开的,不仅如此,它还能抵御弓箭。”

“当真?取弓来。”

不一会,一把两石长弓便被侍卫取到了李世民手中,张弓搭箭,八十步外,噗的一声,长箭正好射中那个倒霉的侍卫腹部。

然而,那侍卫并没有痛苦的倒下,而是被箭的冲击力推的向后倒退了两步之后,再度挺起胸膛,站直了身体。

“锐利的箭头竟然不能穿透此衣?”

在厚实的棉花里塞了细铁条,刀锋很难劈开,这一点李世民可以理解,可细小的利箭不能将其射穿,这就让李世民很难理解了,毕竟铁条防御的部位有限,不可能自己刚好射中其中一根铁条吧!

“呵呵,正是,这也是为什么聂三娘要在羊皮后面先缝制一层丝绸布的原因,箭头虽然锋利,但这丝绸布柔软,箭头不能尽数将其割裂,带着丝绸布的箭头陷入了厚实的棉花里,就更加难将这一指厚的棉花穿透了,陛下,有此棉甲在,我大唐骑兵不仅不需要惧怕关外寒冷,还能无惧突厥人的马刀和弓箭,何愁突厥不灭。”

秦琼如此解释着,李世民听了也是眼冒精光,检查了那侍卫身上确实没有受伤之后,才转头对秦琼道,“此甲造价几何?”

“每件需羊皮一张,棉十斤,铁五斤,厚丝绸不到五尺。”

一张羊皮的价格差不多是三百钱,十斤去籽的棉花,按照今年市价算,不过两千钱,加上五斤铁和几尺丝绸,总价也不过几贯钱,可比全铁甲的造价低了好几倍。

而在关外的冬季,一个士兵穿上一副最少也是三四十斤重的铁甲,加上冬天御寒的衣物和兵器,负重就高达五六十斤了,这样高的负重下,他们根本无法持久作战,而且,被冷风吹过的铁甲,肌肤都不敢去碰,碰一块,冻伤一块。

现在,棉甲却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十几斤的负重对于体力的影响非常小,关键是它保暖,而且穿上之后比穿铁甲更的防御力也没有降低多少。

“叔宝有大功,当重赏。”算清了这笔账的李世民大喜道。

“呃,臣不敢居功,这棉花可是孙正明那小子种出来的,而且,研制出这棉甲的,也是他家成衣作坊里的工匠……”

“是吗?可他并没有将此甲献与朕,却是你将其献了过来。”李世民闻言,有些玩味的看向秦琼道。

“他这不是还未返回长安么,另外,倭国派了遣唐使持国书进京了,那正使,正是在扬州与那小子有冲突的犬上二田耜……”

“叔宝是怕那些文官趁机对付那小子?”

“正是。”秦琼是老实人,也不转弯抹角,点头承认道。

“呵呵,你们呐,还真不怕把那小子给惯坏了,对了,你背上的是什么?”李世民笑着指了指秦琼,这才发现他背上还有个豆腐块一样的东西。

“这是棉被,也可以称之为行军被,冬日里,即便是没有火堆,裹一床这样的行军被,再盖上棉甲,士兵们也能睡个好觉。”

“嗯,这么背着,倒是能让骑兵行军宿营更加方便了,回头让那小子的工坊多做一些,送到宫里来,这个时节烧火炕有些浪费柴碳了,盖上一床这个棉被,倒是刚刚好。”

李世民翻看了一下棉被,又犯了爱占孙享福便宜的毛病,不过他有这个态度,秦琼就知道,这次就算那些文官再怎么闹腾,孙享福也不会有事了。

跟着李世民回到了御书房,将棉被交给了一个内侍,秦琼又道,“此次随胡商出关前往西域,陛下可想好了派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