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2/3页)

“知道了,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让马林张全把烧制好的水晶给我送过来吧!这两天我弄些东西出来。”

“好嘞。”

和孙享福的如临大敌不一样,席君买显得很轻松,这可能与他年轻,思想还不够稳重有关,少年时期的他,就是个比较彻底的游侠,快意恩仇,热血厮杀才是他的追求,至于她的十二个老婆,过了最初的新鲜劲,其实也没感觉到什么,最近都跟着虞秀儿在望江楼学舞蹈。

最后一个来探监的人是冯智戴和阿月小丫头,阿月小丫头不懂得这个处罚的意义,只觉得孙享福带着那个方方正正的枷锁一定很不方便,想帮他摘下来。

冯智戴也同样没有把孙享福即将上战场做马前卒这件事当成很严重的事情来看待,只是道,“我少年时期便屡经战阵,这么多年,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在战场经历过生死战的人,才能活的更加冷静,成熟,有时候,越不怕死人,反而越能活下来。”

“这是什么道理?”孙享福不明白道。

“当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冷静很重要,大业十四年,某率领部众从洛阳一路南逃,受到各路起义军的袭击,历经数十战都活了下来,就是在那些战阵之中,某才知道了冷静的重要性,不管是在两军交锋,还是生死相搏的时候,你只要脑子不乱,活下来的机会就会很高。”

孙享福闻言有些明白了,冯智戴这是来传授自己活下来的方法的,他并不知道史书记载冯智戴的时候用了多智善战,文武双全这样的词,这与冯智戴的少年成长经历有关,隋大业十四年的时候冯智戴才十几岁,就整天面对生死考验,思想思维不成长才怪呢!

“那么,冷静了之后呢?”

“冷静了,办法自然就多了,此次朝廷的兵马精锐程度远在朔州军之上,梁师都此贼以往之所以能在朔州逍遥,是因为他投靠了突厥,现在,颉利和突利都没有余力顾的上他,败亡是必然的,然而,上兵伐谋,若是你能劝应公以计谋之,那么,你此去朔州就更安全了。”

“你是不是已经想到了办法?那你自己为何不向陛下和英公献计?”孙享福看冯智戴成竹在胸的样子,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呵呵,我岭南冯氏已然富贵之极,不需要那么多功劳了,而且,这是我们岭南人该为你做的,你只需去到太原的时候……”

冯智戴小声的将自己的一些见解跟孙享福说了说,顿时便让孙享福觉得,此次朔州之行,未必就是什么生死大难。

第一个坚定孙享福这种想法的人就是李淳风,这家伙拿着龟壳和铜钱兴冲冲的跑到了孙享福的牢房,一通摇晃之后,将铜钱从龟壳里往案几上一倒,指着铜钱道,“你看看,贫道当初算到了你有血光之灾,应验了,后来每天给你卜卦时,都是大凶之兆,今天突然变了,无论贫道怎么占卜,都是大吉之兆,你应该离脱离苦海的日子不远了。”

“什么叫脱离苦海的日子?我在牢房里的日子过的挺好的好不啦,相比于去战场,我更愿意就这么住在这里。”其实听了李淳风的话,孙享福的心情是好了不少的,却对李淳风‘脱离苦海’这个用词有些不满,硬着嘴皮道。

“你若真想被放出去,就必须得给一个陛下一个向世家系官员交待的台阶下,其实,历一死劫来换一命,很划算了,别说咱大唐,之前那个朝代有不经皇帝同意,擅杀外国使者的官员能够活着的?况且,你还不是个大臣,只是个家臣。”

李淳风是道士,他把孙享福的遭遇看成了是历劫,而且是结局向好的历劫,所以,不仅一脸轻松的样子,还有鼓励他主动去经历劫难的意思。

孙享福就不明白了,明明自己就要去战场九十一生了,为何身边的朋友会个个都显得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