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善阳的衣食住行(第2/3页)

未来,孙享福会在善阳周边农田里种植大量棉花,可以预见的是棉花的成本价格也会很低,那么,它将成为整个北方,对于厚实衣物需求比较大的地区的生产基地。

“五万件太少,光胡商团队的人数都过万,你觉得,他们分一分,各自能带多少商品回国?不过今年产业初创,我就不说了,明年,善阳的纺织业,皮货加工业,制造出来的成品,至少要以百万件为标注,后年,要达到五百万件以上,三年之后,我要让大唐全国的百姓都能穿上棉衣,皮靴,并且有多件可以替换。同时,你们还要保证每年百万件以上的出口,这个小目标,你有没有信心完成?”

“有,小的有……”

孙享福的话就像一个锤头,擂的贾诗涛的小心脏跳动频率都增加了一倍,让全国百姓都穿上棉衣,还得有几件替换,那年产量不得几千万件?这还是个三年计划,小目标?

但是,偏偏,他觉得,这是有可能完成的,因为,长安那边的织布机在工匠们的鼓捣下,在不断的改良,目前善阳作坊的女工,只有千人,却在一两个月内,生产出了五万多件产品,如果人数扩大十倍,全年产出,貌似,第一年的任务,轻松就能完成,后面,只需要继续扩大规模就行,反正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孙享福早就给他们划出了足够大的地方做厂房。

他不知道的是,后世随便一个人数过千的制衣厂里,一天的出货量就是上万件,这个国家,只靠不到百分之一的制衣工人,就能满足全球一大半的服装供应。

而且,不要小看了服装行业,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在古时候,穿同样款式的衣服的人,更容易得到认同,孙享福从一开始就下力气推进服饰文化,也是希望大唐在融合其它民族的道路上走的更轻松一些。让融合过后的这个国度,更加牢固一些。穿同样的衣,说同样的话,哪怕肤色不一样,他们也不能像历史上一样,被轻易的分割开。

说完衣,孙享福的目光马上转向了下一个人,他叫罗进,是御膳房总管罗阗的庶子,孙享福与罗阗关系密切,望江楼的后厨大量的启用了罗氏子弟,这个罗进有些头脑,便被罗阗派给了孙享福,任由他使用。

“家主,善阳的粮食储备充足,各大世家在城内的粮铺已经开张,售价比长安还低,现在一石小麦,只卖一贯五,还在继续下跌,另外,朔州之地春上由家主组织种下的田地,都是丰收,由于今年免税,百姓家中余粮颇多,到时候也会拿到市场上售卖,会进一步冲击粮食市场,还会促进价格下跌,应对善阳可能出现的人口大增长,应该没有问题。”

“嗯,这方面数据,我比较清楚,但我对你的期许不止于此,简单快速,有独特口味,适宜在街头巷尾售卖的吃食,你必须尽快研发出更多出来,向善阳百姓推广。另外,你们还要研究一些易保存的食物,作为外卖,做精了这也可以创造大收益的。”

后世,新疆也好,内蒙也好,都有制作馕饼售卖的小店面,有点类似于内地的锅盔,但不加那么多容易变质的材料,炕好之后,能够长期保存,至少吃一个冬天是没有问题的,要是用精面粉制作,在里面加入一些白糖,就是后世人吃来,都是美味养人的食物,何况这个时期,如果善阳城能够大规模的制作,相信过往的商人都会很愿意购买,毕竟,这玩意在赶路的时候当干粮来吃,很方便。

一个地方能不能把人留住,除了粮食储备要足,物价要稳定,甚至廉价之外,美食文化也很关键,善阳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人口可能会达到数十万的大城市,而且这个城市将会有大部份人是从事工业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未必能像以往那样慢节奏的生活,买菜,做饭,洗锅刷碗,都会耽误青壮劳力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