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3/3页)

长孙无忌最先表示了对孙享福这个构想的认同,他认为这样设置,会促使更多的仕人出仕,因为没有人愿意丧失自己的特权。

之后,萧瑀又提出了一些补充,比如公民等级升降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比如,税收如何区分等等。

然而,身为当世顶级世家核心成员之一的王圭,却是持保留意见,他知道,现下李世民掌控的大唐确实难以撼动,但如果,涉及到太多人的权利,那这事就不太好执行了,虽然这个什么‘公民’制度,并不会动摇在职官员的地位,但他王家没有出仕的仕人,可比出仕了的还多。

太原王氏族长王睿也是个没有出仕的仕人,你要是让他也像平民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权的话,这恐怕很难做到。

半个时辰后,李世民才来到御书房,走上了大家给自己留的位置,道,“朕见诸卿谈的兴起,便在门外听了一阵,倒是收获不少。总体来说,就是个权利分配的问题难以解决。然而,你们却忘了,咱们弄这个公民制度的初衷。”

李世民这么一说,众人顿时都懂了,公民制度的初衷,就是孙享福搞出来忽悠夷男和今后可能归服的外族人的啊!难以解决的位置,大可以先搁置嘛!针对没有疑难的方面,尽量解决不就好了。

对于朝廷来说,降一些人的权利,确实很不好执行,那么,提升一些人的权利很简单吧!先把一部分原本身份低贱的人的社会地位提升上来,不就得了。

什么叫政治智慧,李世民处理事情的办法,就叫政治智慧,他永远让自己处于得道多助的一方,不让太多人反对自己,只要将最终的一点死硬顽固用屠刀消灭掉,他就能获得全面的成功,就跟玄武门之变一样,只杀非杀不可的人,对于大多数人宽容,把局面先稳定下来,慢慢的,再用各种手段,将问题一个个击破,解决。

然而,孙享福正是因为知道他有这样的智慧,才挖了这么大个坑,公民制度一旦建立,对大唐的改变,将是天翻地覆的,大唐的仕人有些什么权力?首先,穿州过县,不需要官府同意,可以自由出行,仅此一点,就让孙享福早先设想的北上打工潮有可能在大唐实现,更加别说其它一些,律法,税收方面的政策了。

一个现代人,在古代用起脑子来,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李世民有李世民的智慧,孙享福也有他自己的智慧,他能大致猜到李世民在想些什么,但李世民,还有那些世家智囊们,却猜不到孙享福在想些什么,古人要是有那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个国家早就在千年以前就变的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