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2/3页)

所以,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在田间作指挥的孙得寿发光,虽然此时他还只是个半大小子,但指挥起数万人劳作起来,居然紧紧有条,丝毫不显得慌乱,渔业司同样出自幸福村的石宝也是差不多这个年纪为官的,能力上,估计还没有孙得寿强,这又是一个人才啊!

为什么说,比渔业司的石宝能力还强的人,就是人才呢?这得看石宝接手孙享福,当了渔业司的牧监之后的业绩了。

关中大小水库鱼塘在他的打理下,产出惊人,即便今年是灾年,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不仅没有断了宫中的用度,还为李世民赈济灾民出了不少力,修路工人的饭食里面,每餐都有他渔业司产出的鱼片,可能百姓们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喝的粥里面会有鱼片这种滋补的食材,李世民却是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跟着孙享福一起发迹起来的人,都是实干派,他们不学那套虚头巴脑的知识,去年夏天,李世民在幸福村视察的时候,正好瞧见孙大力和一干村民们在公舍写字算账,就对他说,幸福村的村民都已经读书认字了,为什么不学一些高深的学问,入仕为官呢?

孙大力当时很直接的反问他,那些学问能让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吗?

李世民被问的哽住了,就这个问题,他反思了很久,等瘟疫的事情结束后,他封了孙大力一个皇庄农事总教习的官职,品级定为了从六品上,份数家臣系列,却不用到衙署报到,只负责教皇庄各司属下的管事如何管理农庄,敦促生产,算是行使中牧监副监的职权了。

孙大力当时的反问,让李世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有让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的本事,就已经够资格做官了,何须要学习什么经典要义,圣人之言,那些东西真的就约束了读书人的思想和行为吗?

未必。

唐以前,那个造反的人没读过书?

汉高祖刘邦是成功造反的人里面出生比较低微的,但人家也是个亭长,大小算是个官,书肯定是读过不少的,他有像书里面一样,把自己变成道德君子么?

书里面的道理,始终是书里面的道理,人性多数时候是被欲望左右的,朝廷不缺那些通四书五经,经典要义的人,反倒是像孙大力这样简单务实的人,却是大大的缺乏,所以,李世民重重的封赏了。

“陛下可是觉得这少年可堪一用?”

李世民的眼神落在了房玄龄的眼中,对于他的这种眼神,房玄龄再熟悉不过了,在李世民还没有登基做皇帝的时候,碰到了想要招揽的人,就不经意的会流露出来。

“房爱卿以为,孙正明之弟,孙得寿,可尚公主否?”

房玄龄已经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又怎么会反对呢!含笑点头道,“此子才干非凡,酷似正明,自然是尚公主的最佳人选,不知陛下想将那位公主下嫁于他?”

由于孙享福这只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蝴蝶煽动了翅膀,李世民的子女全部来了个大变样,贞观元年以后出生的子女,没有一个和历史上一样的,甚至,历史上的高宗李治都没有了,因为去年长孙皇后并没有生孩子。

不过,贞观元年以前出生的孩子,还是有不少的,公主有十个之多,其中尚未指婚的有四个,李世民想了想,便道,“朕意,将孟姜下嫁于他,房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所说的李孟姜,就是他跟韦妃的女儿,现在才七岁左右,历史上,她是贞观十五年被封为临川公主下嫁周务道的,现在看来,只怕得提前少许,以孙得寿的年纪,可等不得十多年。

房玄龄闻言,顺着李世民道,“此乃天作之合也。”

对于这种不涉及朝廷根本,又能维系皇权的问题,房玄龄当然是没有理由反对的,一旁的萧瑀也没有出声,只是觉得,这样的话,孙享福会跟着弟弟平白矮了李世民一辈,到时候只怕有笑话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