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关中计划的推进(第2/3页)

而且,所有孤寡家庭,军户家庭,费用全免,当然,一些原本家里有钱些的人,可以加钱建设二进式民居,或者三进式民居。二等公民,最多只能将房子建三进,否则就算违制。

因为三进大宅,一般最少都有几十个房间,可以住上百人,李世民对民用住宅限制规模,就是要逼这些人分家,防止地方大族出现。那些住不下的人,要是分家,去官府上户籍,那么,官府再给他分配的民居和永业田,可就未必和老宅在一起了。

新农村建设起来之后,会学习善阳,给每一户都上门牌号,并且,今后新的公民户籍册子上,都会标明这个地址,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寄信寄物成为了可能。

在以往,通信这样的事情,可是只有城里居住的大户人家,官员,才可能享受到的东西,但如果新农村全部建设好,这些普通农民,也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长孙无忌今年的任务是给长安,万年,蓝田三县所有的村落完成新农村建设,其实也就不到一百个村子,有他招募过来的数百工匠,以及这些村落自有的数万青壮民夫,只要处理好拆迁和选址规划的问题,完成任务一点也不难。

因为,这个时期的老百姓不像后世那么难以处理,基本是官府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像这种给老百姓换新房子,大房子的好事,是没有人反对的。

难的,还是渭南新城的建设,孙享福临走前,其实给李世民提过不少建议,他的意思是将建设渭南新城的事情交给马周来管。

一是因为他有组织数万人劳作的经验,关中各大水库就是他带着几万突厥俘虏修的。

二是因为他对善阳模式的研究最深刻,最能懂孙享福留下的那张总设计图纸的意思。

要是把这张图纸拿给朝廷的任何一位官员看,他们都会看不懂。

为什么呢?

不是说好建城的么?

城墙都没有,建什么城?

然而,马周却是能看出它的门道。

以工商业为主的城池,他的特点就是通。

整张图纸,最显眼的就是宽阔的公路,每一条道路纵横交错之后,都将通往一条关中已经修建好的水泥官道。

孙享福在给马周的一封私信里曾提到过,怎么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将渭南新城建设起来?

就是发动所有人一起来建,建城首先要建的,不是城墙,建好了城墙,那些建筑材料,往返工地,可能就要绕路了,马周只需要先修建好几条主干道就好。

这些主干道,会把渭南县的土地分割成一大块,一大块的。

然后,在这些块块中,直接上马咱们要做的产业的工坊。

工坊建立起来了,工人来工作,要住民居吧!要日常消费吧!各种配套产业,想赚这些工坊的钱,也要把自己的铺面开到这里,那个时候,不用你去担心什么工人不足,建材不够,等等之类的问题,人或者资源的产业,都会自然而然的往这里涌。

比如,你在这里建设一个超大的冶炼作坊,那么,韦家就可能在你旁边开一个超大的煤炭作坊,因为他要做的你生意啊!

你在这里开一个大型印刷作坊,就自然会有做墨生意的人来你旁边开个墨丸作坊,因为你需求量大,他要做你的生意。

你在这里开一个大型染布作坊,那些贩卖各种染料的人,也会蜂拥而至……

此等例子,举不胜举,到时候,马周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的建房子,出售,或者出租给这些蜂拥而来的人们。

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我们就给他们建什么样的,反正钱都是他们出,咱们自己投资的钱,就是一个引子,把自己要做的产业做出来之后,剩余的,就是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储备资金了。

所以,马周接下了这个差事之后,最先干的事情,不是什么修建城墙,修建房屋之类的,最先俢的,居然是路,因为修路的材料,基本是工人们自产的,而且,并没有放任何购买建材的消息到市场上,一时间,囤积了大量建材的几大世家慌了开始到处打听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