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应对安排(第2/3页)

闻言,众人眼前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即能化解河北道的危机,又能从高句丽那边撕下一块肉来,关键是还不需要大唐本身伤筋动骨。

“速传四部首领,朕要与他们商议此事。”

听说有的打,尉迟恭来劲了,亲自跑出去找人,李靖,则是争对这一情况,做起了战略分析道,“臣本也是做此想,却被敬德这个急性子打断了,想不到北地发展的如此之快,如果各部首领三四日内便可回去调动军马,那么,此次,辽阳以北数千里之地,或可归我大唐矣。”

李靖私下里显然对于高句丽做过无数次战略分析,此时的高句丽版图可是够大的,差不多是后世东北两省加朝鲜半岛,辽阳,即是后世的沈阳以东一百多里左右的位置,此前,李世民故意封了李含珠一个辽阳郡王,未必没有让霫部对辽阳之地生起非份之想的意思,不过,此时辽阳还在高句丽重兵防守之下,不是那么容易攻取的。

而李靖所说的,辽阳以北数百里的位置,差不多就是后世的长春一带,这一带,也正是高句丽被霫,契丹,室韦,靺鞨四部包围的一块突出地带,将其拿下,那么大唐此后进攻高句丽,就未必需要在辽阳一带高句丽重兵把守的防御工事前硬磕了,届时从开原,辽源一带,到处都有路向辽阳背后突进,瓦解高句丽针对大唐的防线,就变的简单的多了。

李世民闻言,很快明白了李靖的意思,这个战略非常符合大唐的利益,几乎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了最大的效果,那么,为了促成此事,李世民即便是给四部一些好处,也是在所不惜的。

“陛下,臣还建议,让苏定方引少量安北军轻骑随四部首领秘密返回,统筹指挥四部兵马进兵,而善阳的大军,则是继续留在善阳完成比赛,以迷惑渊盖苏文。”

李靖对于苏定方的领兵作战能力十分认可,他料定渊盖苏文会安排探子监视善阳大军的一举一动,只要善阳的兵马不动,以炫耀武力为目的他,就会继续驻军在河北道边境,这样,正好给了苏定方一个偷袭的机会。

“可是,咱们如何应对高句丽之后的反扑呢?”李世民又向李靖问道。

“陛下,刘弘基和张亮的大军,不是早就驻扎在山东了么,陛下只需去信东莱,让张亮派水军,佯攻卑沙城,渊盖苏文必不敢轻动,届时,陛下只需要派少量安北军给苏定方,让其在开原一带整合四部兵马,固守防线就好。”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朕的大军,就不作任何动作了?”

“陛下,时机未到啊!东北寒冷,我军此来善阳,皆着夏秋装,不宜前往开战是其一。其二,高句丽各城池占据地理优势,易守难攻,且军队数量占优势,还有多方支援,以咱们现在在北地的全骑兵兵种,也不适合与之开战。而且,如果不蓄足一举灭其国之力,只是打下几个城池,占些小便宜的话,反容易遭受其反扑,损失惨重,前隋的数次征伐,便有例可循。所以,臣建议,先以四部联军占住开原往北的地带,再在海上保持对高句丽的佯攻之势,让渊盖苏文不能够统一内部人心,待得明年我大唐战略储备充足,再起大军征之,便能事半功倍了。”

说白了,李靖认为,打仗不能因为是出一口气而打,而且,作为进攻方,准备一定要充足,起码不能用善阳的全骑兵去高句丽攻城吧!新臣服的四部都是游牧民族,趁着高句丽后路空虚,打打偷袭或者游击战,讨点便宜就好,真正要攻城掠地,统治一方,还是需要步兵大部队来推进才行的。

而大唐的步兵部队,现在却在长安,渊盖苏文就是看死了大唐没有大举反击的能力,才敢这么出兵挑衅的。因为李世民不在中枢,调步兵到东北边境开打,最快,都是明年的事情了,那时候,他早已将内部思想整合统一,大不了再来一次和抵抗前隋一样的战争,正好可以帮他稳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