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张公瑾出征(第2/3页)

还有一个方面,高句丽的人口到了大唐后,完全不会有不适应的地方,首先人种特种就是一样,再一个,他们早就进入了农耕社会,许多人说的还是汉语,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甚至不输给大唐汉民百姓,是一种拿过来,直接就可以做生产主力用的优质人口,孙享福当然不想放过。

回到府上之后,孙享福给魏征去了一封信,约他去幸福村做眼镜,顺便跟他谈一谈山东那边的事情,他作为山东大部分中小地主的代表,能够给接受高句丽百姓提供很多帮助,不过,孙享福并不打算让山东地界的这些世家消耗掉高句丽迁过来的人口,因为那里离高句丽太近了,百姓们有可能想着逃回。而关中百姓如今正面临进入工业化的转型,大量原本开发好的土地需要人来耕种,由熟悉农耕事务的高句丽百姓来补充最为恰当。

次日,整个长安城内都比较热闹,因为是科举放榜的日子。

铜锣传榜,宣旨的官员,带着锦缎红袍,高头大马,在城内各处寻找各科获得前三名的考生,搞的满城鸡飞狗跳的,冬天里的冷风,也挡不住长安百姓爱看热闹的心情。

各科三甲考生从一文不名,瞬间变的名声大噪,在享受全城人民羡慕嫉妒的目光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是激动的,朝廷让他们这么风光,他们敢不效死力以报朝廷?

类似科举这样的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国家社会,都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最初的时候,人们心思往往比较单纯,久而久之,则演会变成一个名利场,让无数人在里面沉浮,比较庆幸的是,现在还只是刚开始。

虽然没出现像宋明时期那种榜下捉婿的情况,但,能够取得好名次,获得皇帝青睐的这些状元,榜眼和探花们,都走入了世家权贵的视线,非是出于世家权贵门下的学子若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定然是会想办法拉拢的,因为考虑问题比较长远的世家权贵大多知道,这些人才,未来成为朝廷高官的几率很大。

琼林宴被安排在了明天,所以,明天才会在法部给明法科取中的子弟开大会的魏征今天有空,散朝之后,和孙享福一同乘快船,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出现在了幸福村。

“适才在船上跟魏尚书所谈的迁民之事,关乎着关中未来的发展大计,还请魏尚书尽可能的帮忙才好啊!”

“为国尽忠,老夫是不会甘落人后的,不过,让老夫舍了一张老脸去给你帮忙,你是不是也该回报回报老夫?”

“这不,为您来独家制作眼镜了么。”

“这个不算,是你之前答应老夫的。”

“那您直接说,什么才算。”

“老夫知道你给正伦写了一个商部管理陈条,让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商部的管理方向,老夫所管的法部,虽然不像商部那样是从头做起,但也是一个职权与从前有异的新立部门,正明,就没有如写给商部一样的管理陈条写给法部么?”

孙享福一早就知道魏征在这里等着自己,所以,即便陈条他昨日已经写好,也没有一见到他,就马上交给他,等他把条件提出来之后,才从怀里掏出一个扎子道,“如此,欠您的这个人情,在下可算还了。”

看到厚厚扎子,魏征面上一喜,也不计较孙享福是早有所图,忙将其接过谢道,“还了,还了,都是为了国事,哪里存在什么人情不人情的。”

然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眯着眼睛,翻开起了孙享福的手札。

配老花镜并不复杂,用不同厚度凸透镜在眼前试验,找出最合适的就好,为了帮魏征制作老花镜,幸福村专门开了一窑,烧制镜片厚度不一的凸透镜,孙享福见魏征看的入迷,便去窑洞里,与烧制玻璃的技术总工韩少问聊了起来。

“显微镜的研究,有什么进展没有?”